杨洪于:在历史廉洁乡村里感悟廉洁文化

更新时间:2025-02-01 21:03:50 浏览:119

体制人的免费资料库 –请点击:www.mishugongzuo.com材料交流群,请加微信tizhisiri

 

在历史廉洁乡村里感悟廉洁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文中指出:“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上的吏治,目的是了解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一些借鉴。”近期,研究所在乡村的古代廉吏文化,以史为镜,对习总书记所讲的“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把廉政教育、廉洁文化建设延伸到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显得格外重要。

笔者所在的山东省莒县碁山镇前杨南岭村,在明朝时期,仅杨氏一门就出了11名进士,众多举人,在这个士子辈出的古代家庭文化中,却辈辈清廉,始终以“尚贫立德”作为从政的家风,至今村民还流传着“进士爷请穷神”的故事。其中,此村杨光溥为成化元年(1465年)进士,史书记载:“其冷若冰壶,俨若泰山……以直声震台中。”其曾孙杨东野(进士及第、曾为河南道监察御史)被史书称“以公生明,以廉生威,以忤权贵”。近日,笔者喜得杨光溥当时所作的《梅花百咏》《杜诗集吟》《剪灯繅谈》《沂川文集》四本书籍,深刻体会到“廉如梅花不畏寒”“官到能贫乃是清”的廉洁文化,对当官就要守得住清贫,特别是总书记所强调的“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守清贫就是守初心,做信念坚定的追梦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经常自问初心,牢记使命,从而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接受《中华儿女》杂志采访时就曾自问“初心”:“在第一步跨入政界之前,首先要在思想上弄清楚两个问题,这就是你要走的是什么路?你所追求、需求的是什么?”对此,他有清醒认识:一是要立志当“公仆”做大事。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从政就不要想发财;二是在从政的整个过程之中,不要把个人的发展、升迁作为志在必得的东西;三是要有不怕艰难险阻,持之以恒干工作的准备。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向习总书记学习,经常自问初心,始终坚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保持为党、为国、为人民奉献的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永不动摇的信仰。

守清贫就是守政德,做为民服务的处世者。“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领导干部为什么要立政德、立什么样的政德、怎样立政德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政德是从政的道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其中,明大德是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古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党员干部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形成以上率下的“头雁效应”,才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在新时代立新功。

守清贫就是守信仰,做勤奋务实的干事者。毛主席说:“我们的一切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党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近40年改革开放中党带领人民群众发家致富的历史经验表明:党员干部只有勤奋敬业,求实务实,努力奋斗,追求卓越,创造能够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考验的成就。从党员干部的角度,勤奋务实的干部总是本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党的事业和人民的福祉为重的观念,把工作当作党的重托、人民的信任,时刻保持勤奋争先的激情、勤于奉献的热情、勤于创业的豪情,把落实牢牢抓在“手”中,身先士卒,把“真干”作为本分,“实干”作为责任,“苦干”作为追求,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从而以勤奋务实干事者的形象为人民群众所牢记。历史上,那些在工作任务面前徘徊犹豫、止步守摊、按部就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从政者,最终成了人民群众所鄙夷的庸官、懒官、乖官、巧官。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以史为鉴,党员干部要以勤治惰,以勤治庸,面对工作,要坚信。一勤天下无难事,用勤政为国为民的思想,扛起新时代的工作职责。

守清贫就是守正气,做敢于担当的带头人。敢于担当从来都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革命战争年代,在战火云烟中,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大义现身;李大钊惨遭反动军阀杀害,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这些革命先烈无一不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对党的忠诚和担当,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战篇章。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像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杨汉军等人,都是面对困难和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和危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和错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和不正之风敢于坚决斗争的楷模。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对于这样的人,组织部门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褒奖担当者,注重选用那些在重大是非面前敢于坚持真理的人,选用那些在困难矛盾面前敢于担责负责的人,选用那些解决问题有思路有办法的人,选用那些开拓局面卓有成效的人,让那些有锐气、勇作为、敢担当的干部得到重用,立下社会选人的正确价值风向、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形成组织部门鲜明的用人导向。

守清贫就是守规矩,做清正廉洁的从政者。“清正廉洁”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为政之要。党员干部必须认识到,廉洁从政的“底线”须臾不可逾越,只有尊重权力,管理权力,谨慎使用权力,保持政治生活,保持拒绝腐蚀的政治性,才能永不被触动。古代文化中,梅花是廉洁的象征,在一代廉吏杨光溥的《梅花百咏》序言中,第一句话是“花之至清者,梅也,文之至精者,诗也,以至精之言而形容至清之物,其尤者,以模写其妙”。其中一句“廉如梅花不畏寒”“官到能贫乃是清”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思考虑,“清廉”二字,对于为官从政者来说,既是一道紧箍咒,也是一道护身符;对于我们党来说,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反腐倡廉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警醒内心。无论一个政党还是一名党员,只有慎独慎微、严于律己、不搞特权,筑牢廉洁自律的防波堤,才能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才既能共同维护好党内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又能保护好自己的政治人生。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感悟 廉洁 历史 杨洪于 廉洁乡 村里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