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的“大小之辨”

更新时间:2025-07-05 03:27:16 浏览:66

韩非的“大小之辨”

 

    对大小及其关系的认识即“大小之辨”,是哲学思想中的一个命题。在先秦时期,很多主流学派触及过这个命题,如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都就此提出过自己的观点,而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大小之辨”也颇具特色。 

    《韩非子》若干篇章涉及“大小之辨”,有的直接论说,有的间接触及,有的则是大小问题的变形,即表面上用的是轻重、强弱等概念,实际上言说的还是大小问题。概言之,韩非的“大小之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大小具有独立性,两者各有自己的内涵,大就是大、小就是小,两者之间存在对立关系。韩非举例道,晋国的智伯准备攻打仇由国,但仇由国的道路异常艰险,无法通行。智伯拟将一口大钟赠予仇由国,仇由国的国君非常高兴,准备修路迎接大钟。仇由国大臣赤章曼枝谏曰,赠大钟本来是小国侍奉大国的礼仪,现在大国以大钟赠予小国,一定别有用心,它的军队会随之而来,我们不能接受大钟。仇由国国君不听,结果七个月后仇由国就灭亡了。韩非此例说明,大、小边界明晰,承担不同功能,越矩便不正常,甚至会招致祸患。韩非讲,“凡人主之国小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阐明的也是这个道理。韩非还间接地通过许由的例子揭示大小之间的对立关系。尧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受,逃到一个平民百姓家。这个平民担心许由看上他的皮帽,赶紧将皮帽藏起来。韩非评论道,连天下都弃之不要的许由,会看上一顶皮帽吗?!这说明,狭隘的小经验、小视野很难理解大抱负、大格局,大小之间存在很深的隔膜。 

    二是大小具有相对性,两者相互联系,有时可以相互转化。第一,大小因参照标准不同而具有相对性,相对于更大,大也是小;相对于更小,小也是大。韩非例证道:在子圉的安排下,孔子见到宋国太宰。子圉问太宰,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太宰说,我见到孔子后,再看你,觉得你像微小的跳蚤虱子一样。我现在马上安排孔子去见国君。子圉说,国君看到孔子后,再看你,也会觉得你就像微小的跳蚤虱子一样。第二,大小之间可以能动地转化,要给相互转化留有余地。韩非借雕刻之道说明此理:“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某些时候大事物可以变小,小事物也可以变大;但在有些情况下,大事物就无法变成小事物,小事物也无法变成大事物。言外之意,要善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能够相互转化的情况留有余地。第三,大小之间的转化具有方法论意义,在讲究“术”的韩非看来,要善于利用大小转化达到目的。韩非说,宋国的监止子与别人抢购一块价值百金的玉石,他假装失手将玉石摔坏了,给卖主赔偿了百金。然而,他修好玉石后,通过这块玉石赚了千金。即监止子通过百金的小损失换来了千金的大利益。 

    三是切忌因小失大。喜大厌小、崇大仇小是韩非诸多观念中的一个鲜明倾向。他认为,“古之全大体者……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意思非常明确,全大体者是不吹毛而求小疵的。他针对因小失大举例道,楚晋在鄢陵酣战之时,楚国司马子反口渴求饮,其仆竖谷阳知道子反喜欢喝酒,就向子反献酒代水,子反喝醉后,无法响应楚共王再战的命令,楚共王杀掉子反。韩非从中得出“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的认识。他认为虽然竖谷阳向子反献酒,并非因为他仇恨子反,恰恰是出于对子反的忠诚,但这种忠诚只是小忠而已。小忠不仅无益,而且是大忠的敌人,只能导致悲剧。因此,小忠并不能言之为忠。韩非还用“苦小费而忘大利”等话语表达对因小失大的批判,他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审视小,对小及其局限性特征看得非常透彻。他还提出“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韩非喜大厌小,但他也并非盲目排斥小,甚至主张为了成就大而接纳小、关注小,如“小信成则大信立”“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等。这些观点审时度势,颇有战略性。 

    韩非的“大小之辨”,既受其所在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又呈现出对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的超越性。他能够客观地厘清大小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既推崇大、否定因小失大,又不盲目排斥小,可谓思想灵活、独树一帜,丰富了“大小之辨”的思想内涵,迄今仍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郑宁波

    来源:学习时报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韩非 大小之辨
本文来自 360秘书网-免费高质量公文写作网站 (www.360docx.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