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家园网(www.wenmijiayuan.com)整理,每天更新优质范文,让写材料变得简单!
关于我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推进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生态发展的目标,5月21日至22日、6月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晓春率调研组,到婺源县、德兴市、万年县开展林下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先后察看了婺源万亩香榧种植基地、莲花溪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沱川乡金刚岭村红豆杉群森林旅游与黄村林家乐、民宿,德兴中国中医科学试验培训基地、江西圣诚实验有限公司、江西天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万年全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张门山雷竹农民专业合作社、江西云河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察看等方式,掌握分析了一些基本情况,形成了如下报告:
一、主要工作与成效
近年来,全市上下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致力打通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在市场引导、政府扶持、舆论宣传和典型示范的作用下,以油茶、笋竹、中药材、森林景观利用为主导的林下经济产业相继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林地面积2072.3万亩,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约700万亩,实现了不同程度地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林农收入,促进了经济平稳增长,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高度重视,政策引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市本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了《上饶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上饶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上饶市中医药健康旅游先行先试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上饶市森林药材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各县(市、区)针对自身的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相继出台了目标明、举措实、含金量高的相关政策,从政策、规划上引领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二)财政奖补,驱动发展。2016年以来,我市从省级竹产业发展项目中争取到补助资金4333多万元,油茶低改和新造资金1.6亿元,中药材补助资金240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改造毛竹低产林24.3万亩,建设竹林经营道路280多公里。改造提升低产油茶林面积18万亩,森林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6万亩,争取省级林下经济中药材补助资金2400万元。在政府补助资金的鼓励下,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政府投、企业筹、部门争、银行贷”等多元化投入模式。
(三)培育典型,示范带动。目前,全市林下种植面积达到487万亩,林业产业扶贫企业达141家,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达64家,国家级5家。林业产业合作社达788个,省级以上示范社24个,国家级8个。2018年油茶、笋竹、中药材、森林景观利用四大主导产业及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逾341亿元。通过“公司+基地+林农”“专业合作社+林农”等经营模式,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林业产业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林地、森林景观资源,率先办起了农家乐,推动林业产业由点到面快速发展。
(四)科技引领,强化服务。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共识,科技兴企深入人心。德兴天海科技发展集团与解放军总医院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了国内首家覆盆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中药资源中心合作建立了江西省博士后工作站。公司承担了“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等8个国家课题。依托我市婺源佑美、德兴天海、宋氏葛业、上饶县瀚野等中药加工生产企业、鄱阳县古县渡镇培育美国薄壳山核桃,通过“技术源头开发、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产业孵化、产业论坛、市场开发”的模式,大力研发滋补养身、康体养生等保健产品,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及时推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林下经济发展虽呈现良好态势,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很多:
(一)示范带动不够。当前存在着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认识模糊,对林下经济概念不清,对林下经济和林业产业发展的作用、意义没有深刻理解,有的农户将林下经济局限于林木下生长的经济作物,有的农户思想不解放,怕吃亏、怕赔本,畏首畏尾,有的农户对示范带动存在顾虑,怕同行竞争影响自己的发展,单兵作战、自产自销,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由于认识上的不足,没有培育出具备典型示范的优势品牌,不利于示范带动作用的发挥,从而限制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壮大。
(二)服务管理不到位。调研中发现我市还没有统一建立林下经济技术推广的专业机构,有些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对我市“四大主导产业”作物生长中的防疫、品种繁育等技术指导不够,与企业(基地、合作社)之间交流不够,信息不畅。
(三)林地流转难度较大。当前我市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生态公益林、天然林及生态红线等保护要求越来越高,可选用于经济林种植的林地越来越少。尤其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分山到户,少数林农宁愿闲置自家林地,也不愿流转他人搞林下经济,林地流转难已成为制约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阻碍了林农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经济林的积极性。
(四)科技含量不高。林下经济涉及领域多,专业性强,当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缺少设施先进、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专业市场,林下产品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不高,生产的成本相对较大。尤其是现代财网络工具应用不够,产品销售、品牌推广、信息传递等方面较滞后,致使多数林下经济产品销售不畅。
三、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林下经济的发展是对我市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补充,是发挥生态优势,维护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和视察江西时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林下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战略重要任务来抓,不断提高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要建立落实发展林下经济的领导干部负责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搞好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优化林下产业结构,加强林业工作站对林农、合作社、基地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从而推动林下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科学规划,优化服务。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中,要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考虑林地承载能力,适量、适度、合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积极引导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要把发展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并根据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等情况,尊重农民意愿,突出乡村特色、科学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模式和规模,形成符合各地实际、布局科学合理、资源效益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三)培育龙头,示范带动。我市林下经济发展虽然初见成效,但大多单兵作战、自产自销,缺乏龙头带动。因此,各地要重点培养一批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发展规模的大户作为龙头企业,以点带面、示范辐射,更好地发挥其支农带农作用,大力推进林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对林农、企事业、示范户和农民技术骨干的信息咨询及技术培训服务,帮助林农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开发更多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四)增加投入,完善机制。发展林下经济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大投入、加大招商引资,鉴于林下经济领域宽、产业门类多、参与农户多,对于实施精准扶贫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地要进一步统筹整合资金,当地财政要进一步增加林下经济发展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典型示范户给予资金奖励支持,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林下经济发展。用好财政贴息政策,对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借贷主体,给予政策性优惠。由于部分林下经济产品销售、品牌推广、信息传递等方面较滞后,尤其是森林药材类产品的需求弹性较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致使产品销售不畅。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完善市场营销机制,通过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市场信息分析和研判,及时发布产品供求信息,使农户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使林下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