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理论中心组研讨发言:以高质量党建激发文旅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引言:党建引领与文旅发展的时代命题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力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资源整合与市场创新,更需要以党的建设为根本保障,激发新质生产力,实现内涵式增长。作为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我深刻认识到,党建不仅是文旅发展的“定盘星”,更是激发创新活力、凝聚发展合力的“动力源”。本文将从理论逻辑、实践路径、现实挑战及未来展望四个维度,探讨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党建引领:文旅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一)政治引领:把准文旅发展的“方向盘”
党的领导是文旅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高质量党建能够确保文旅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将党中央关于文化和旅游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实践。例如,在红色旅游开发中,某区通过党建引领,将中共即墨县委纪念馆、周浩然文化园等红色资源串联成线,打造“线上+线下”红色文旅体验项目,既传承了红色基因,又推动了文旅融合。这一实践表明,党建的政治引领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政策落实的“传导器”:通过“第一议题”制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形式,将党的文化政策转化为文旅项目的具体规划,确保方向不偏、力度不减。
资源整合的“粘合剂”:以党组织为纽带,打破部门壁垒,推动文旅与农业、科技、体育等产业跨界融合,形成“红色旅游+乡村振兴”“非遗+文创”等新模式。
风险防控的“压舱石”:在意识形态领域,通过党建强化阵地管理,确保文旅产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唯流量”“低俗化”倾向。
(二)组织赋能:锻造文旅发展的“先锋队”
基层党组织是推动文旅融合的“战斗堡垒”。某市文旅局通过“支部联学”“联合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景区、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打造“党员示范岗”“红色驿站”,将党建触角延伸至文旅服务一线。这种组织赋能的实践,主要体现在:
人才培育的“孵化器”:通过“三会一课”、专题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党员干部的文旅专业素养。例如,某区文旅局组织党员干部参与重大文旅项目策划、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党建+业务”双提升机制。
协同合作的“润滑剂”:通过党建联建平台,整合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形成“党建链”串联“产业链”的格局。例如,某市文旅局联合交通、农业等部门出台“交旅融合”“农旅融合”政策,推动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的“助推器”:鼓励党员带头探索新业态、新模式。例如,某区文旅局推动“文化+科技”融合,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探索“文化+乡村振兴”模式,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既丰富了产品供给,又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三、实践路径:党建与文旅融合的“四维驱动”
(一)思想铸魂:筑牢文旅发展的“根与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质量党建需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文旅工作始终,通过“第一议题”学习、专题研讨、主题党日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例如,某区文旅局定期邀请党校专家解读文旅政策,组织党员干部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将理论学习与业务实践紧密结合。这种思想铸魂的实践,不仅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更推动了文旅项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合。例如,在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中,融入党史故事、革命精神,使游客在游览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寓教于游”。
(二)组织强基:夯实文旅发展的“四梁八柱”
基层党组织是党建引领文旅发展的“神经末梢”。某市文旅局通过“五聚焦五落实”行动,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具体举措包括:
优化组织架构:在文旅企业、景区景点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党组织全覆盖。例如,某大型文旅企业成立党支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将党建融入企业管理,提升凝聚力。
规范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开展党支部评星定级、党费规范管理专项检查,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创新活动载体:通过“党务干部大家谈”“阅读促党建”等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的参与热情。例如,某区文旅局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活动,推动红色文艺、红色旅游、红色展览量质齐升,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提升了文旅品牌影响力。
(三)业务融合:打造文旅发展的“增长极”
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是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某市文旅局通过“书记项目”推动党建与文旅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具体实践包括:
科学规划布局:编制文旅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例如,某市编制《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构建“大别山红绿交融”全域旅游格局,系统谋划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建设。
推动项目落地:通过党建引领,争取资金支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例如,某区文旅局推动矿晶科技博物馆试运营,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质量。
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激发市场活力。例如,某市文旅局全年办理审批事项90件,审核同意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121家,推动文旅市场繁荣发展。
(四)服务惠民:彰显文旅发展的“温度与厚度”
文旅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某区文旅局通过党建引领,推动文化惠民工程落地见效。具体举措包括:
丰富文化供给:举办“四季春晚”“送戏进万村”等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例如,某市全年举办群众文化活动4.1万余场,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1825场,群众文化获得感显著提升。
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党员志愿服务、设立党员示范岗等方式,提升文旅服务水平。例如,某景区党员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急救等服务,打造“有温度”的党群服务阵地。
推动非遗活化:通过政策扶持、展示传播等方式,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连接。例如,某市研究制定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政策,开展非遗主题宣传展示活动,推动非遗代际传承。
四、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
部分党组织在党建与业务融合中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党建活动与文旅实际需求脱节。例如,某区文旅局在党员学习教育中,内容与文旅行业发展趋势联系不紧密,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解决这一问题,需:
强化需求导向: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围绕文旅项目推进、产业融合等制定党建计划。
完善考核机制:将党建工作成效纳入业务考核,推动“一岗双责”落实。
(二)创新动力不足问题
部分文旅企业受传统思维束缚,缺乏对新业态、新模式的探索。例如,某区在“文化+科技”融合中,存在技术应用滞后、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破解这一困境,需:
搭建创新平台:设立文旅创新基金,支持企业研发沉浸式体验项目。
鼓励先行先试:在研学旅游、乡村民宿等领域开展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
(三)资源整合难题
文旅产业涉及多部门、多领域,资源整合难度大。例如,某市在推进“交旅融合”中,存在交通、文旅部门协调不畅问题。破解这一难题,需:
健全协调机制: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政策、资金、资源整合。
引导社会参与:通过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文旅项目。
五、未来展望:以党建引领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
(一)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
将党建嵌入文旅项目全链条,从规划、建设到运营,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例如,在红色旅游开发中,建立“党建+项目”工作机制,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
(二)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例如,开发智慧旅游平台,整合景区、酒店、交通等资源,提升游客体验;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文旅场景。
(三)构建文旅治理共同体
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游客等多方参与文旅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例如,建立文旅志愿者队伍,参与景区服务、文化传播等工作;鼓励企业成立文旅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结语
高质量党建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与“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建设为保障,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文旅发展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党建+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努力开创文旅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文旅力量!
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稿首发平台:www.gongwentang.com(公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