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彰显女性力量
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女性文化工作者作为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的重要主体,活跃在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她们以敏锐的感悟力、坚韧的毅力和精湛的艺术表达能力,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谱写时代华章。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作品。新时代的女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用女性独有的细腻笔触记录新时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的制片人和编剧都是女性,她们从独特的女性奋斗视角,讲述了张桂梅创办华坪女高,带领大山中的贫困女生重返校园、改变命运的故事。主创团队回避了套路化叙事,诉诸真实鲜活的生命体验,展现了女性奋发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以朴实明亮、清新质朴而富于感染力的文字描写了边疆牧民的日常生活,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细致入微、充满哲思,使读者在净化心灵中思考生命的意义。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唯一女性得主乔叶在《宝水》中记录了一个传统乡村向以文旅为特色的新型乡村转型过程中焕发生机活力的故事,倾注了对于乡土生活的深厚情感,呈现了新时代的山乡巨变。这些作品都是源于创作者真实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体现了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触及灵魂、引发共鸣,展现人民喜乐、振奋民族精神,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充满信心迈向未来。
致力文化传承,赓续历史文脉,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是文化工作者的重要历史使命。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既有像樊锦诗这样的老一辈守护者,也有新一代女性文化传承人的接力,她们用坚守和奉献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据统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女性传承人占比大约四分之一,她们全面覆盖了中国非遗的所有门类,在非遗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木版水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文英、婺剧代表性传承人陈美兰、女书习俗传承人胡美月,她们用无私的奉献守护珍贵的文化遗产,并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文化遗产是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明吉措姆用深沉的热爱和执着的努力助力“索瓦日巴”(藏医药的音译)申报世界遗产,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历程,2018年“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在雪域高原已历经数千年发展的藏医药有了更大的传承空间,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坚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中华文化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生命线。苏绣大师姚惠芬不断对传统工艺进行大胆创新,使苏绣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她的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并进入“威尼斯双年展”,开创了当代苏绣进入世界艺术展览的先河。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青年演员陈丽君以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和细腻真挚的演绎,借助网络平台,推动百年越剧实现“破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陈丽君也被评为“2024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
新时代为女性提供了体现价值的舞台,女性也用自身的努力回报时代。无数女性文化工作者用心用情创造文化精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供审美启迪,引领社会风尚,彰显出自信自强、拼搏创新的精神风貌,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系校(院)文史教研部副主任〕
李媛媛
来源:学习时报
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稿首发平台:www.gongwentang.com(公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