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XX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强监管、保安全、提质量、促发展”工作主线,以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聚焦主责主业,筑牢市场安全防线
(一)食品安全监管再上新台阶
坚持“四个最严”要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深化全链条监管。一是完善责任体系,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见效,全县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包保覆盖率、督导完成率均达100%。二是强化专项整治,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市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等专项行动,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000余家次,查处食品案件75件,移交公安机关3起。三是创新示范引领,建成“便民早餐示范店”20家、小餐饮规范店40家,推动“明厨亮灶”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实现后厨操作“透明化”、群众监督“零距离”。
(二)药械化安全监管持续深化
紧盯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领域风险隐患,开展涉疫药械稳价保质专项行动。检查药械经营使用单位316家次,查处违规购进药品案件20余起,移送公安机关2起。针对化妆品市场乱象,完成5款产品备案审核,其中1款以本地白及为原料的化妆品成功投产,助力中医药产业振兴。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精准发力
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建立特种设备“一企一档”动态台账,检查电梯、压力容器等设备84台次,发现并整改隐患13项。开展岁末年初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组织应急演练3场,实现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动态清零”。
二、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发展活力
(一)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显著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证照联办”“一网通办”,新增小微企业109户,同比增长18.43%。建立个体工商户发展监测机制,优化年报服务,企业年报率达39.5%,信用修复效率提升50%以上。
(二)公平竞争秩序持续净化
开展涉企收费、粮食购销、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查处传销案件24起,罚没款28万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查处侵权假冒案件10起,推动“XX品牌”入选省级优质产品名录,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消费维权效能全面提升
以“提振消费信心”为主题,举办“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活动,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开展食品安全“你送我检”便民服务30场次,检测样品合格率98%以上。畅通投诉渠道,一季度受理消费投诉162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4.9万元,处置率100%。
三、强化能力建设,锻造市场监管铁军
(一)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
深化“四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次、专题研讨1次,组织“廉洁从政警示教育月”活动,通过党纪法规测试、案例警示等方式,筑牢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二)队伍建设破解“人少事多”难题
针对干部队伍老龄化、专业能力不足等短板,实施“青蓝结对”计划,选派年轻干部参与省市专项培训12人次。创新“业务+行风”监督体系,开展执法技能比武3场,推动监管效能提升20%以上。
(三)智慧监管赋能提质增效
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更新执法人员库和检查主体库30余家,抽查事项24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搭建食品安全追溯平台,接入企业数据5000余条,初步形成“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的智慧监管格局。
四、正视问题短板,锚定方向再启征程
尽管一季度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监管力量与任务不匹配。干部队伍平均年龄50.8岁,年轻后备力量不足,专业素养与新兴业态监管需求存在差距。
2.安全风险防控压力大。特种设备全过程监管机制尚未完善,过期食品、临期商品等问题仍需长效治理。
3.社会共治水平待提升。企业自治、行业自律机制不健全,市场监管社会化创新举措较少。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守牢安全底线,织密风险防控网
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百日攻坚”行动,推进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力争隐患整改率达100%。
(二)深化改革创新,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推广“证照分离”改革2.0版,培育“个转企”示范户50家,力争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5万户。
(三)锤炼过硬队伍,提升监管现代化水平
实施“青年干部成长工程”,开展跨领域联合执法培训,推动“数字市监”平台全域覆盖,争创省级市场监管示范县。
(四)深化共治共享,构建多元治理格局
组建行业协会自律联盟,设立消费维权“一站式”服务站10个,探索“网格+监管”模式,形成全社会协同治理合力。
奋楫扬帆正当时,砥砺前行再出发。XX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优作风,奋力谱写市场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