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概括方法与技巧探讨
概括思维是意识活动的一种。申论以应用写作的形式来模拟反映公职工作所需的能力素质,其过程就涉及概括。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联系申论作答,这就意味着:概括不是随意无序的概括,它同样具有目的计划性,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准确概括;概括不是照搬照抄的概括,它同样具有主动创造性,需要根据场景语境规范概括;概括不是事无巨细的概括,它同样具有自觉选择性,需要有所取舍重点概括。
顾名思义,“概括”就是字数减少、意思不变,用精简的语言表达资料原意。从申论写作教学实践来看,考生答题常出现要点不全、意思不准、表达不简等各类问题情形。本文阐述四种方法,帮助考生提升阅读概括和文字表达能力。
一、运用种属概念
种属关系是逻辑学专业用语,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外延较大的概念叫作“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叫作“种概念”。种属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比如散文和文学体裁,投影仪和教学设施,高速公路和交通基建等。两者的种属关系是否成立,可以使用“......是......的一种”的标志性句式来判断。种属关系实际应用较为广泛,比如生物学界按“界、门、纲、目、科、属、种”进行逐级划分,形成自然分类法,帮助人类科学认识自然。
从属的概念视角去看申论资料,可以体现考生的公共管理意识,有助于把握主要矛盾范畴。从宏观层面看待问题,就不会被琐碎小事所困扰。公共科目笔试大纲之申论部分要求考生“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如果考生从具象案例中未抽离出要点,思维就可能处在“看山是山”的层面,造成主次分不清、方格不够写,从而影响得分。
如何运用种属概念?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给定资料,阅读原文是否存在属概念 ,“抄”即可;另一方面,当并列出现多个种概念而缺少属概念时,考生可结合生活常识,“补”即可。例如:
2022年广西A卷申论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T市柠檬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资料摘选:“T市那平镇万亩柠檬基地通过有机肥代替化肥、喷施叶面肥、果园生草栽培技术等措施,以标准园为示范,在全市所有柠檬园开展了绿色防控。” 可以看出 ,“绿色防控”是属概念,“有机肥代替化肥、喷施叶面肥、果园生草栽培技术等措施”是种概念。用前述判断句式来验证,关系确实成立。合理加工要点后得到“开展绿色防控”,即完成精简概括。
此外要注意“种属概念并列”的逻辑错误。种属概念彼此独立,不能出现类似 “ 铅笔、橡皮、学习用品”的并列表达。
二、精简修饰定语
定语是语法学术语,属于句法范畴,常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或属性。形容词属于词法范畴,常在句中充当修饰定语。当给定资料中的不同事物存在相似属性时,修饰定语则起到了很好的区分说明作用。与此同时,修饰定语也常常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用以表达作者对所描述对象的感情、说明与判断。如果主定不分、整句照抄,则达不到概括的目的,反而显得累赘冗繁 、 没有重点。综上所述,概括过程也涉及基本的词法句法。
政府文件是申论写作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中的规范性表达方式值得借鉴。比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二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 ,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这段话以动宾短语为主,未见修饰定语,从语言表达角度看,句句简明、字字精练、意思明确。
通常可以精简删除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而保留主语、宾语、谓语等实词。这类似于园艺的处理做法,修剪旁枝侧叶,保留植物主干。概括出的要点要采用动宾短语、主谓结构来表达,最终呈现出明显的概括特点。例如:
《智慧农业助力我市乡村振兴》这篇日报刊文写道:“依托高淳固城湖螃蟹品牌打造的价格监测平台,蟹农们有了直观、全面、权威的价格参照 。” 删除以 “ ...... 的 ”为标志的修饰定语后,此句话可概括为“依托监测平台,提供价格参照”。再如:
2023年湖南省市卷申论第二题:请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工业上楼”的理解。
资料摘选:“我们的目标是形成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的新型复合园区。”同理,该句可概括为“形成新型复合园区”。
此方法可以凸显要点词汇,虽具有一定普适性,但并非不分场景、不顾语境。有些情况下修饰定语也需要考虑。什么情况可以删、什么情况不能删,考生要留意总结。用作比喻、修饰说明之类的,常可以删去;而那些属限定性表达的,如表程度、范围、特点、强调的修饰词,要结合材料意思综合判定去留。例如:
将“我省部分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经营困境”与“我省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经营困境”进行比对,会发现对象范围发生改变,后者范围扩大了,问题严重,自然就偏离了作者原意。“简”是“精简概括”的形式要求,但若脱离了“精”反而不恰当了。
三、灵活跳跃摘词
站在语言句法的角度,将复句变为单句、将长句缩为短句,这个过程就是对信息文字的概括过程。申论资料中常出现多个顿号并列例举的表达,若抄写整句 ,显然不符合要求。在无法使用属概念词一并概括的情况下,可考虑跳跃摘词之法,概念均有涉及而不失原意倾向。具体操作简单,即跳摘例举的部分字词。例如:
2015年国考地市级第三题:假如你是该村驻村干部,要向其他市县养殖村的管理人员介绍经验,请根据“给定资料 3”,写一篇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稿。资料摘选:“整个系统里包括养殖生产管理、动物防疫管理、动物检疫管理、流通监管、溯源管理 5 个模块。”为避免“管理”反复,可概括为“系统包括生产、防疫、检疫、流通、溯源等管理模块”,精减了约20字。再如:
2022年四川行政执法卷申论第四题:假如你是花湖区政府办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撰写一篇经验交流材料。
资料摘选:“社区法律顾问有一整套标准化服务管理机制。选聘、人员调整、请假、值班都有规定,人员考核、信息公开、监督指导、沟通协调也都通过制度明确下来。”可概括为“制定标准化服务管理机制,明确选聘、人员调整与考核、信息公开等规定”。精减了35 字。
四、概括案例事迹
申论试卷出题方式多样,不乏企业案例和人物事迹的主题。如 2024年国考地市卷要求谈谈隆金公司为什么能成为市场上的主角 ,2019年辽宁省考题要求概括资料1、2、3中典型人物的特点等。案例事迹是写议论文的必要储备,对应文章写作题 “ 论 据 确 凿 ”“论证充分”等要求。
通过阅读企业案例,可以借鉴成功经验和吸取教训,也可以从政企互动中获得发展启示。阅读人物事迹,利于培养价值取向,学习为人处世之道,还利于从品质感动中确立人生追求。站在宣传工作的角度,无论优秀案例还是感人事迹,归根结底都是一种正向力量。时间之河川流不息,这种力量影响着很多人,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何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概括案例事迹?可以采用 “ 主体+做法+结果”的通用逻辑句式,即谁、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在概括过程中,应由衷地去感受事迹,融入真挚感情,这样才能精简有力地写好一个故事。例如:
“大国工匠”郑志明坚持自主创新、追求卓越,从普通钳工成长为智能装备研发专家,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力量助力中国制造阔步前行。
在字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做法、结果齐全可能不现实。此时可用成语或短句合理代替,过程不必非常详细,也能突出对象特点。例如:
2022年四川行政执法卷申论第二题:M 省日报准备根据 “ 给定资料2” 中先进人物、先进集体的事迹,刊发一篇专题通讯,请你为该通讯撰写一则“编者按”。
人物事迹概括参考:消防大队长陈×坚守高原林海18年,舍小家为大家;特种车辆维修技师向×刻苦钻研,从初中文化成长为技术专家;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张×敢于建言献策,缓解防疫物资缺乏......
经申论写作教学实践,上述方法有助于应试者快速上手。本文基于逻辑、语言相关知识,在例析中讲解申论概括方法,具有一定实用性和普适性。作为有一定主观性的笔试科目,概括表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看写作者想要突出哪些方面。掌握方法技巧,并不意味着就能取得高分,毕竟阅读理解反映的是思维能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需准确把握给定资料的含义,切实提升阅读理解水平。(作者:金 孟 朱凯莉)
原文《申论概括方法与技巧探讨》刊登于《秘书之友》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