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遴选每日考题5道(2024年12月18日)

更新时间:2025-07-05 01:43:19 浏览:104

公考遴选每日考题5道(2024年12月18日)

 

    1.2024年12月3日,向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指出,读懂中国,需要读懂()。

    A.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B.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C.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D.中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

    指出,读懂中国,需要读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选项中,属于民法调整对象的是()。

    A.某公司与其分公司之间的业务管理关系

    B.董某与张某之间的恋爱关系

    C.某市卫健委与某医院之间的监管关系

    D.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技术服务关系

    答案:D

    解析:

    A项错误,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由此可知,某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业务管理关系,是同一主体内部的管理关系,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属于民法调整对象。

    B项错误,恋爱不能产生民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不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不受民法调整。

    C项错误,某市卫健委与某医院之间的监管关系并非平等主体,卫建委行使其行政管理职能,医院受到卫建委的监管,这种关系受行政法的调整。

    D项正确,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的技术服务关系,是平等主体的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故受到民法的调整。

    3.徐某于2021年2月入职某公司,至2022年3月,公司一直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公司为方便工作,为徐某配置了一台电脑,2023年5月,徐某离职前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遭到拒绝,随后,徐某将该电脑留置。对此,下列说法的是()。

    A.徐某应当归还该电脑

    B.徐某有权留置该电脑

    C.徐某不能主张双倍工资

    D.徐某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主张双倍工资

    答案:A

    解析:

    A项正确,B项错误,根据《民法典》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留置权所留置的财产和不履行的债务之间必须存在牵连关系,本题中,公司为方便工作,为徐某配置了一台电脑,单位没有发放工资不能对工作电脑行使留置权,应当返还电脑,采取其他合法方式维权。

    C项错误,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此徐某有权主张双倍工资。

    D项错误,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故徐某应当在对劳动仲裁仍不服的前提下,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4.某镇政府以创新思路探索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将生态环境修复与现代高效农业湿地景观打造等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将一批生态包袱转化为发展资源、生态疮疤转化为发展亮点。这说明()。

    A.矛盾的同一性是无条件的、相对的

    B.矛盾的斗争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C.矛盾着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向所决定的

    答案:C

    解析:

    A项错误,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项错误,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项正确,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题干中“生态包袱”和“发展资源”是矛盾的双方,“生态疮疤”和“发展亮点”是矛盾的双方。生态包袱与生态疮疤转化为发展资源、发展亮点,体现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项错误,在每一对矛盾中,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一方的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题干未体现此原理。

    5.(多选)某地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全域PM2.5平均浓度连续三年达到,黄河干流全线保持二类水质,五类以下水体动态清零,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xx.x%,这直接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社会基础

    B.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C.认识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D.生态环境等问题实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答案:BC

    解析:

    A项错误,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故表述错误。

    B项正确,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题干中明确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并且采取相应的实践,得到好的治理成果,这是对客观实在的认识与服从,也体现的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项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通过相关的实践,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果,说明认识真理性只有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D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并且采取相应的实践,得到好的治理成果。并未直接体现出生态环境等问题实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故为无关选项。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2024年 遴选 12月 每日 公考 考题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