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六大行动”推动党员干部教育走深走实
近年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党校(以下简称国网浙江电力党校)积极贯彻落实公司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实施“六大行动”,使理论教育更加系统深入、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能力培训更加精准高效,推动党员干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突出政治标准,实施“理论武装”行动。系统开展理论教育。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加强党的政策宣传阐释。探索全周期全链条党性教育模式。实施“廉润育人工程”,搭建“主业主课+浙电特色”课程体系,实施“双嵌入”教学模式。注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对党忠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注重精准施教,实施“育才提质”行动。从党员培训“需求侧”着手,建立《党建人才分级分类岗位培训规范》,从培训“供给侧”发力,围绕“掌握真本领、研讨出成果、发现好苗子”培训目标,构建党员教育分级分类培训体系。探索领导人员“测培评”一体化培养模式。构建领导人员教育培训三大体系,一是完善“素质—能力—知识”模块化教育培训内容体系;二是健全“研判—培训—评估”全链条教育培训实施体系;三是打造“科学—共享—融合”立体式教育培训支撑体系。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党员教育载体。利用属地红色资源,带领党员干部走出书本、迈出教室,在沉浸式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2019年以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先后在嘉兴南湖、金华义乌等红色资源聚集地,建设x个“红船·光明学堂”,并整合浙江xx个地市红色资源,开发xx条“红船·光明之路”红色教育精品路线,打造电力实践精品教学路线。创建“红船·光明书舟”学习阵地,组织“红船·光明宣讲团”走进基层站所、工程现场,开展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更有情感温度的理论宣讲。
注重教研并举,实施“献策创效”行动。建设特色鲜明的党建研究阵地。围绕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开展前瞻性研究,聚焦公司党建中心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系统性研究,对党的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对策性研究,推出实用有效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服务公司党委决策,另一方面指导公司党建工作实践。
推动研究成果多形态转化。推动研究成果向智库成果转化,创办《红船·光明研究》《浙电组工信息》内刊;推动研究成果向知识产品转化,推出研究报告、案例集、专著和论文等具有政治高度、学术深度的作品;推动研究成果向教学转化,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建立与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联络网,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公司重点课题项目攻关;组建与国企党校等同类机构的交流网,举办智库成果研讨会、发布会,拓宽研究成果交流应用;组建与各类出版单位、权威宣传平台的合作网,推广研究成果。
建强教研队伍,实施“人才强基”行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研队伍。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开展理论研修,组织能力素质提升培训,推动师资跨单位跨区域上讲台。通过项目历练、研究合作、培训进修、挂职锻炼等途径,搭建党建研究人才成长阶梯。制定《党建专家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开展专家人才评聘,建设研究员、课题骨干、学科带头人、领域专家四级研究人才梯队。建立常态化教研人才交流机制。创新人才交流方式,鼓励优秀人才参与高层次学术交流、课题合作。与其他系统党校联合举办科研项目交流、教学能力大赛、精品课程展示等活动。
强化学员管理,实施“从严治学”行动。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重点做好“六抓”。抓好“入学教育”第一课,要求党员干部在培训中树立“学员意识”。抓好学习管理,在“第二课堂”开展学习研讨、读书交流、学员论坛等活动。抓好组织管理,发挥学员党支部作用。抓好生活管理,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建立学员惩戒约束机制。抓好学习评价,建立多元学习考核评价机制,强化主体班次跟班督学,在主体班次开展培训观测,并将观测结果纳入日常考核重要内容。将党性教育渗透到各个环节。
坚持共建赋能,实施“基地升级”行动。加大交流共享力度。公司各基层单位加强优质师资、培训体系、资源开发、红色教学基地等优质资源共享。推进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建设集“智慧教学、智慧科研、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为一体的共享型智慧平台,使线上线下教学、科研、管理融为一体。加强红色学习阵地建设。将红色元素融入教室、图书馆,建设党史、党建、廉政等专题场所和主题教室,建设沉浸式、数字化党性教育基地。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党校)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