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讲稿:深学细悟夯实作风建设根基
同志们:
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管党治党理论、历史经验的总结凝练和赓续传承。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党以作风建设为重要着力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彰显了党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今天,我围绕“深学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夯实作风建设根基”这一主题,进行一次专题党课讲解。
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充分认识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一)以作风建设擦亮初心使命,塑造信仰坚定的党。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的独特创造。放眼世界,几乎没有其他政党曾对自己成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作出过如此严格详尽的规范。党的作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外在表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显性特征。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决定着党员的价值追求、精神境界、自我修养,从根本上决定着党员的作风。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党性是政党所固有的本性,也是阶级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党的优良作风本质上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具象化呈现,是党性修养在行为层面的必然延伸。也就是说,党性与作风二者构成了“里”与“表”的辩证关系,对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党的作风建设从实际行动出发,与其他党的建设内容形成合力,标本兼治、内外兼修,共同把好党员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党在实践中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将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自觉的作风实践,在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中强化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责任意识。
(二)以作风建设提升执政能力,建设领导有力的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影响我们党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的大敌。作风建设通过对党员干部行为的具体纠偏,与“四风”问题作坚决斗争,规范行为模式,及时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走样”问题。一方面,通过作风建设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消除玩忽职守不作为、任性用权乱作为等不良风气,疏通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过程中的堵点卡点,促进实干担当政治生态的形成。另一方面,通过作风建设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隐患,纠正党员干部的特权思想与堕落行为,打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舒适区”,使党员干部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促进奋发有为精神状态的形成。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逻辑是以群众关切为靶向靶心,时刻聚焦群众利益,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同时,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作风建设中来。
(三)以作风建设助力自我革命,磨砺清醒自觉的党。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自我革命中具有引领意义和内生作用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党中央要从八项规定入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因为‘四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是腐败滋长的温床。”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强调,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互交织,是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作风建设通过对党员干部行为的引导和规范,起到了将党的自我革命具体化、细节化、长效化的作用。党员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始于不良作风的形成,作风建设是守住拒腐防变的第一道内部防线。“正风”和“肃纪”二者相辅相成,通过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在时间和空间上延展了自我革命的规范向度,实现了防患未然、防微杜渐。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进一步聚焦作风建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坚定不移整治“四风”的决心和信心,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由于“四风”问题滋生和蔓延的土壤长期存在,因此容易反弹回潮、隐形变异。要坚持问题导向,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二、以持续作风建设强化党的领导,深刻理解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是推动作风建设的切入口
(一)中央八项规定着眼以上率下,形成示范带动“头雁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从文本上看,中央八项规定是对中央政治局成员的行为规范,但同时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是面向全党全国全军树立起作风建设的标杆,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推动了全党上下风气普遍向好。《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本细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涵盖各级领导干部的更加具体、更便于操作的贯彻落实办法,狠抓落实,确保抓出成效。”中央八项规定将以身作则的具体性和示范带动的普遍性相结合,从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入手,以中央领导干部的身体力行树立明确参照;将中央的顶层设计与各级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有效发挥了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使作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党长期积累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进入新阶段。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中央政治局会议便审议通过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主线,从调查研究、会风文风、出访活动、勤俭节约等八个方面作出系统部署,这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成为新时代党加强作风建设的标志性举措。
(二)中央八项规定针对具体问题,促进作风建设有的放矢。党的作风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方方面面。作风建设若失之笼统,则容易流于形式,变成“喊口号”;若失之琐碎,则容易各行其是,变成“走过场”。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针对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提炼概括出的新时代改进工作作风的八个方面,既明确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基本要求,又指出了良好政治生态的发展方向。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基础上,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组织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联系服务群众、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对党内生活的方方面面作出了既严格细致又有可操作性的规范。中央八项规定面向具体问题,重在贯彻执行,有效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关键命题,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切入口、发出了动员令。
(三)以中央八项规定为抓手,铸就作风建设新常态。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简单的“行为准则”,而是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彰显党的先进纯洁、维护党的形象地位的“根本要求”。从本质上讲,八项规定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抓手,是正风肃纪的有力武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八项规定不仅仅是对具体行为的规范,更是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的检验,是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发展。从最初聚焦于改进作风的“八条要求”,到如今涵盖党风、政风、社风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理体系”,八项规定的内涵不断拓展,外延不断延伸。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八项规定已经成为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的“动力源”,成为引领社会风气好转的“风向标”,成为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助推器”。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体现了我们党“以上率下”的政治自觉,展现了“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彰显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通过持续深入贯彻八项规定精神,我们党实现了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由“被动约束”向“主动践行”的转变,由“停留表面”向“入脑入心”的转变,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三、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执着,驰而不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一)一抓到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任何犹豫动摇、松懈手软或半途而废,都将犯颠覆性错误。从解决问题的持续性特点出发,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作风问题本质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这就意味着,作风建设需要持续的思想改造过程,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此外,纠正作风问题还会面临反弹压力,“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因而,要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政治清醒。要加强教育引导。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通过典型案例剖析、警示教育等方式,增强领导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要强化监督问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领导干部严肃问责。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是全面了解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有效途径。领导干部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做到及时自查自纠,改进工作作风,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见效。
(二)耦合衔接,推进作风建设与党的各项建设有机结合。新时代党的建设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六大系统工程”。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几大建设构成了有机统一体。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首先就是从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正确处理了“六大系统工程”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有效实现党的各项建设之间的耦合衔接与协同作用。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子系统,置于党的建设系统进行综合治理,形成全党上下“一盘棋”。在动态过程中,充分发挥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制度建设对于作风建设的引领、约束、保障等作用。
(三)统筹协调,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正风肃纪反腐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途径。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正风肃纪反腐这一重大问题,为全党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指明了方向。反腐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始终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方针方略。架起不敢腐的“高压线”。要加大惩治力度,对腐败行为零容忍,特别是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审计机关等的协作配合,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合力。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行政审批、资金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制度,防止权力滥用。同时,针对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坚持以正面典型为榜样、以反面典型为镜鉴,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上好警示教育课,让不想腐的理念入脑入心,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①【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②【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请各位用户务必收藏好以上两个网站,收藏好网址,终身可访问或下载全站公文范文
客服微信:gongwentangkf
微信公众号:【公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