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学习公文堂网编(8篇)
目录
- @青年干部 凝神聚“气”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 从“历史钟声”听“奋进强音”奏“强国之声”
- 高擎抗战胜利“火炬” 照亮新时代“赶考路”
- 赓续“抗战精神” 奔赴“强国之约”
- 赓续抗战精神让“必胜号子”响彻赶考征程
- 矢志莫失峥嵘“心” 甘将“热血”沃中华
- 在“勿忘”和“展望”中奋楫强国新征程
- 蘸墨“抗战精神” 共谱“改革答卷”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所有中国人都必须铭记的日子。“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越来越远,但记忆应该保鲜,伟大抗战精神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重要精神动力。广大青年干部要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精神为党和人民的崇高事业努力奋斗。
凝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集聚“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的志气,坚定信念,赤心报国。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显著特点,表现在对共产主义的炽热忠贞和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这一崇高目标而奋斗的坚韧毅力。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全体中国人在抗日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爱国必须抗日,抗日即爱国,抗日成为区分是否爱国的唯一标准,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信念。“享爵禄之崇高,荷宠灵之优渥,挺金石不渝之操。”信仰要像金石那样不可改变。在物欲纵横的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干部要保持清醒头脑,不为欲望所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刻领悟这一要求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夯实理论基础。要立赤心报国之志,志存高远,心怀天下,将青春的梦想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并以此为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凝思“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集聚“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骨气,与民同忧,黾勉从事。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会安宁。青年干部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坚持竭尽所能,黾勉从事,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民服务不在一朝一夕,而在持之以恒,要立足在服务群众中历练本领,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逢山开道,练就干事创业的“硬功夫”,成为群众工作的“政策通”,当好全面发展的“多面手”,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凝思“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集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底气,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全部战死沙场。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敢于担当作为,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的重要话题。基层工作千丝万缕,青年干部要有敢闯敢拼的姿态与气魄,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勇于龙头锯角,不畏艰难,奋斗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基层前线。要坚持敢想敢为,更要讲究善作善成,立足实际,尊重规律,直面不会干事、能力不足的困难,解决落实不力、成效不明的问题,力争开拓进取,迎头赶上,高质高效地投入到党和人民事业中。
从“历史钟声”听“奋进强音”奏“强国之声”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回望那段烽火岁月,无数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至今余音不绝,催动奋进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时代脉搏、肩负时代重任、抓住时代机遇、创造时代伟业,从“历史钟声”听“奋进强音”,奏响新时代新征程的“强国之声”。
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钟声中,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觉醒强音”,坚定信念、与时偕行,奏响“功成有我”的强国之声。回望那段烽火岁月,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狼牙山五壮士”等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中国人民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新时代也不乏负重前行的“平凡英雄”,疫情面前的白衣执甲、洪涝当前的闻“汛”而动……党员干部要追寻革命先辈和“逆行者”们的铿锵足迹,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顽强毅力,“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下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进取决心,逆流而上,主动投身防汛救灾、信访维稳等“吃劲”岗位,敢接“烫手山芋”,敢做“热锅上的蚂蚁”,敢啃“最硬的骨头”,主动到基层一线“磨一磨”心志、“闯一闯”新路、“涨一涨”经验,多上几次“刀山”、多下几次“火海”、多滚几身“泥巴”,在“过关”中提升“通关”能力,在急难险重中“淬火成金”,不断战胜前行路上遇到的一切困难和挑战,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诗篇。
从“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钟声中,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强音”,情系桑梓、赤心为民,奏响“担当有我”的强国之声。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的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百余年来,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正是团结,最大的底气正是群众的拥戴。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涵养“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之心,始终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驱散“何不食肉糜”的“贵气”,浸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土气”,不断汲取群众实践的智慧和力量,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探索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难题。始终把“人民满不满意”“人民幸不幸福”“人民支不支持”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把14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从“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钟声中,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追梦强音”,实干笃行、奋发向上,奏响“奋进有我”的强国之声。面对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革命战争时期“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历史困境,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被动防御,“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动发展,再到“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向新图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主动肩负起时代重任,昂首阔步、逐梦前行,聚焦乡村振兴、改革发展、科技攻关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在“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坚持中发扬“钉钉子”精神,找准正确方向,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中领悟“识变之智”、激发“求变之勇”、探求“应变之方”,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一棒接着一棒跑,一锤接着一锤敲,攀过高山、越过荆棘,不断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历史伟业。
高擎抗战胜利“火炬” 照亮新时代“赶考路”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从烽火岁月到辉煌今朝,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孕育的伟大抗战精神,却从未有半分褪色,而是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灵的最深处。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承前浪、启后浪,高擎抗战胜利的三把“火炬”,点燃担当作为之光,照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赶考路”,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篇章。
高擎“为有牺牲多壮志”的信仰火炬,照亮“斗志昂扬、披坚执锐”的“斗争之路”,砥砺拳拳赤子心。“信念如炬,九死未悔。”从“头可断、腹可剖,革命意志不可移”的铁血将军杨靖宇到“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的抗战将领左权;从“万丈深渊何所惧?冲天浩气化旃旌”的英勇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到“英雄奋战刘老庄,为国捐躯血气扬”的新四军“刘老庄连”……无数中华儿女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依靠必胜信念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党员干部要深刻体悟抗战英雄的斗争精神,传承至死不渝的红色基因,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科学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打磨斗争意志,为顽强斗争提供思想指南、注入真理力量。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摸爬滚打中不断磨炼攻坚克难的本领能力,锤炼舍我其谁的政治担当,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斗争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高擎“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初心火炬,照亮“念兹在兹、人民至上”的“为民之路”,厚植殷殷鱼水情。“新四军,新四军,你为人民死,人民得你生,大家来参军。”一首脍炙人口的民谣《白菜心》唱出了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百姓结下的鱼水深情,道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新四军在对敌抗争的艰苦环境中坚持人民至上,团结人民、依靠人民,终成燎原之势。重视民心向背是决定抗战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是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必然抉择。党员干部要不断夯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原则问题,时刻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做到站起来当伞,为百姓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人民鞠躬尽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以真抓实干的作风耕耘事业,以埋头苦干的吃苦精神浇灌事业,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高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火炬,照亮“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自强之路”,践行铮铮强国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打完子弹就上刺刀冲锋”的平型关大捷,到“以血肉之躯对抗精良装备”的百团大战;从“不惜用生命扑入火海”的台儿庄血战,到“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坚守孤城 47 天”的衡阳保卫战……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中,中国人民用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意志和力量,谱写了一曲民族独立、崛起、图强的壮丽史诗。如今,我们迎来了改革新征程,“深水”“浅滩”“暗礁”交替叠加,既绕不开也躲不过,必须愈难愈进、勇往直前。使命未竟,征衣不解。党员干部要始终以自强不息的奋斗姿态干事创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铆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闯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冲劲,在劈波斩浪中奋勇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毫不动摇地完成每一项改革任务,奋力实现既定目标,让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赓续“抗战精神” 奔赴“强国之约”
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在回响。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广大党员干部要赓续伟大的“抗战精神”,以顽强的理想信念、高强的担当本领、坚强的奋进决心,奔赴“强国之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赓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顽强的理想信念奔赴“强国之约”。沧海横流显本色,砥柱中流挽狂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八路军高级将领左权,身先士卒,为了保护战友和战略要地壮烈牺牲;“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纵身跳下悬崖;杨靖宇将军弹尽粮绝,却依然坚守信念,毫不动摇……以他们为代表的抗日先驱,用“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爱国情怀,筑起了同仇敌忾的钢铁长城,与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战胜了一切敌人、克服了一切困难。广大党员干部要赓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将爱国情、报国志融入血液和灵魂,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确保新时代的“强国之约”走得稳、不动摇。
赓续“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以高强的担当本领奔赴“强国之约”。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民族气节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93年前,日本侵略者悍然策动九一八事变,全体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浴血抗争14载,一代又一代先辈投身革命,一寸寸守土、一枪枪御敌。而当前,我们正站在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比过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越需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和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赓续“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主动扛起时代重任,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全力以赴投入每一项工作中;同时,要提高自身本领,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确保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才能为“强国之约”贡献智慧和力量。
赓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以坚强的奋进决心奔赴“强国之约”。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必胜信念体现了中华民族永不言败的民族自信,是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的顽强信念和意志保证。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进中国大地的时候,华夏儿女非但未显丝毫怯懦,更无丝毫退缩之意,他们怀揣着坚定的必胜信念,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抗日救国的烽火征途。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正是这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在持久抗战中顽强抗击敌人,最终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一雪百年国耻,重振民族尊严。广大党员干部要赓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树立“踏平坎坷成大道”的信心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实现“强国之约”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赓续抗战精神让“必胜号子”响彻赶考征程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纪念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却从未磨灭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中国军民勠力同心、顽强抗争,以骨气、志气和底气书写了荡气回肠的史诗,那些呐喊、那些誓言、那一帧一幕永远回荡在我们心间。广大党员干部当赓续“抗战精神”,真正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力量、在瞭望未来中激励担当,让“必胜号子”响彻赶考征途,不断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赓续“许党报国,矢志不渝”的忠诚信念,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让“必胜号子”响彻“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斗争征程。历史的硝烟虽已褪去,但关于苦难、抗争、磨砺的记忆永远回荡在心头,回眸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从“九一八”事变的炮火划破寂静的夜空,到“七七事变”的烽火硝烟弥漫祖国大地,从平型关战役打响了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个大胜利号角,到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山河呜咽……一场场战役、一声声呐喊、一幕幕血泪交织的回忆,不能忘、更不敢忘。广大党员干部当赓续“许党报国,矢志不渝”的忠诚信念,始终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深深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凝聚着革命先烈的汗水和血流,更深知和平“等不来、要不来”的道理,只有不断发展、壮大自我,方能在世界舞台挺直脊梁,从而让“必胜号子”响彻“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斗争征程。
赓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初心,守住“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底气,让“必胜号子”响彻“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奋斗征程。眼见山河破碎、百姓流离,是中国共产党扛起了担当使命的大旗,号召和凝聚了无数仁人志士,以赤胆忠心诠释许党报国的志向,以无悔付出表达对同胞无限的爱,始终奔赴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赶考路上。从耳熟能详的“半条棉被”“秋收水桶”等动人故事,到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梦圆今朝等闪耀业绩,点点滴滴皆是真心。广大党员干部当赓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初心,始终守住“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底气,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置顶“群众意志”,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真正与人民同心同行,从而让“必胜号子”响彻“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奋斗征程。
赓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斗争精神,铭刻“士不可以不弘毅”的信念,让“必胜号子”响彻“春风浩荡万象新”的追梦征程。“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走过满是艰辛与困苦的来时路、走过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的创业路、走过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改革路……每一步都迈得如此坚定、每一程都是既见风雨更见彩虹,我们不忘历史更要不负将来,一代代人接棒续跑、倾尽光热,始终以“小我”赴“大我”,不仅升华了人生的价值,更为时代发展、国家富强作出了贡献。广大党员干部当赓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斗争精神,主动从革命先烈身上赓续红色基因、学习艰苦奋斗精神,将独属于民族气韵的坚韧、顽强厚植于心,着眼于当今时代,紧紧抓住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全面深化改革等关键词,真正铭刻“士不可以不弘毅”的信念,从而让“必胜号子”响彻“春风浩荡万象新”的追梦征程。
矢志莫失峥嵘“心” 甘将“热血”沃中华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以14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如今,伟大的抗战精神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底色,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广大党员干部要矢志莫失峥嵘“心”,不忘来时路,甘将“热血”洒向中华大地。
莫失“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旆满山河”的“爱国初心”,不忘来时“铮铮誓言”,甘将“丹心寸意,护国佑民”洒向中华大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穿越历史烟云,那段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不屈岁月,依然震撼人心。头颅可断、鲜血可流、志不可摇的杨靖宇;“血染黄沙誓要中华得解放、烈火永生待我九州尽欢颜”的赵伊坪;怀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视死如归的刘胡兰……一字一泪间,有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有铁心永向党、九死而不悔的无畏气概。广大党员干部应不忘烽火岁月,捧一颗滚烫初心奔赴信仰高地,把铁骨热血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永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忠诚品质,坚守“对党忠诚,人民至上”的铮铮誓言,以忠诚书写“繁霜尽是心头血”的时代答卷。
莫失“赴汤蹈火寻常事,拨乱扶危旷代功”的“忠勇之心”,不忘来时“百折不挠”,甘将“扬鞭跃马,实干担当”洒向中华大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我们不能忘跨越百条江河,穿越沼泽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人类生存极限的长征;不能忘炸毁浮桥,破釜沉舟,用铁一般的意志挺身肉搏、拼死抵抗的台儿庄战役;不能忘打破“囚笼”,粉碎华北日军的全面进攻,在奋战中崛起的百团大战……历史飘零,战火曳空,先辈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走的每一步都烙在民族发展的历程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永持“风雨无阻向前进,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奋进姿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敢想敢为、善作善成,以奋斗绘就“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时代美景。
莫失“举国军民同敌忾,务防贼寇死灰燃”的“万众一心”,不忘来时“团结御侮”,甘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洒向中华大地。《论持久战》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把“一盘散沙”的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也正如《义勇军进行曲》唱的那样,“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团结起来才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广大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谨记“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要把稳舵,鼓足劲,以“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的团结合力,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团结蓄力“同心同行同筑梦”的时代篇章。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响彻神州大地的胜利号角穿越历史时空,鼓舞无数中华儿女将先辈们书写的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永远续写,让我们铭记青史,奋勇前进,勠力同心,护卫盛世之中华,铸就新的胜利史诗。
在“勿忘”和“展望”中奋楫强国新征程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十四载硝烟漫九州,华夏儿女携手卫金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前仆后继、万众一心,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青年干部要以“勿忘”掌舵,用“展望”启航,汲取“抗战精神”力量,争做奋楫强国新征程的传承者、笃行者、有为者。
勿忘“烽火连天”,铭记“峥嵘岁月”,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展望之姿,争做强国新征程的“传承者”。最深的缅怀是铭记,最好的纪念是传承,从左权“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到狼牙山五壮士“忠魂不朽垂青史,峻岭千载颂英雄”,再到张自忠“会有青山收骸骨,未死总负报国名”……一位位英烈以毅然决然的气魄、无畏牺牲的精神、舍生忘死的壮志垒起了抵御侵略者的“钢铁长城”。新时代新征程,青年干部要汲取先烈们“忠肝义胆书青史,浩气长存耀万秋”的爱国之情,争做强国新征程的“传承者”。要始终赓续红色血脉,嗣守革命精神,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抗战精神鼓舞斗志、明确方向,面对“挑战”,当“不畏浮云遮望眼”,面对机遇,须“乘风破浪会有时”,让红色基因、红色火种在新时代浪潮中“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勿忘“生死攸关”,铭记“踔厉骏发”,以“百舸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的展望之姿,争做强国新征程的“笃行者”。从“一二·九”救亡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声声怒吼,到平型关大捷“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的壮志情怀……展现出革命青年们心系家国、百折不挠的民族精魂。鲁迅先生曾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新时代新征程,青年干部要追随先辈们“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报国之志,争做强国新征程的“笃行者”。要始终秉承“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追寻革命先辈的铿锵足迹,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顽强毅力,下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进取决心,让“华夏永沐朝阳,春风常绿神州”。
勿忘“赤地千里”,铭记“生民立命”,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展望之姿,争做强国新征程的“有为者”。从女红军“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到红七军送给贺州人民的“一床棉被和一口铁锅”再到朱德同志“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拼热血固神州”……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同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新征程,青年干部要常怀先辈们“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忧民之心,争做强国新征程的“有为者”。要始终践行“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保持同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以“卷起裤筒,脱下长衫,甩掉包袱”的实干作为续写“万家灯火暖,江河皆安澜”的大国篇章。
蘸墨“抗战精神” 共谱“改革答卷”
202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纪念日。在全面深化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今天,伟大抗战精神仍彰显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广大党员干部应以史为鉴,蘸墨“忠诚不渝”“实干担责”“为民奉献”的抗战精神,谱写“全面深改”优秀答卷,赓续中华民族伟大荣光。
起笔“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革命理想,在厚植信念底色中勾勒“忠诚不渝”的“改革答卷”。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正是在“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旗帜感召下,杨靖宇以野草棉絮充饥战至最后一刻,王二小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引至包围圈,曾贤生虽气绝身亡然紧握武器屹立不倒,抗日英雄们视死如归,以实际行动捍卫着“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尊严荣誉,诠释着“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初心信念。唯有理想信念的坚定指引,方能为改革“巨轮”的航行指明方向。要疏通理想信念的“源头活水”,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和纪律规矩铸魂润心、淬炼意志,逐字逐句读,踏踏实实悟,切实把握理论精髓、汲取历史智慧、鼓足奋进斗志。要补足坚守正行的“精神之钙”,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中成为改革工作的坚定拥护者、坚决执行者、坚实捍卫者,不负先辈志愿答好“为党忠诚”之卷。
着墨“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一往无前,在砥砺奋进姿态中晕染“实干担责”的“改革答卷”。回望历史,壮烈跳崖绝不乞降的狼牙山五壮士,建立十余个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李兆麟,靠一己之力组建威名远震游击队的刘震东……正是靠着四万万军民前仆后继投身革命,一寸寸守土、一枪枪御敌,才能击退侵略者,实现国家独立。立足当下,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波……全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勠力同心,取得了改革开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放眼未来,中华大地勃勃待发,正候全面深化改革“又踏层峰辟新天”。为此,要发扬“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永葆“你追我赶”的奋斗姿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以“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使命感,立足自身岗位,勇挑重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觉悟答好“笃行奋进”之卷。
挥毫“一缕忠魂行去缓,十万百姓沿江送”的念兹在兹,在躬耕民生福祉中擘画“为民奉献”的“改革答卷”。面对战场的枪林弹雨,面对敌人的残酷无情,是“四万万人齐下泪”的念兹在兹,支撑着抗战英雄们保家卫国。在敌后战场,我军开辟了独具智慧的地道战、地雷战,创造了化整为零的麻雀战、游击战,发起了重挫敌军、扬眉吐气的“百团大战”,留下了“黑陶罐”“八路坟”“芦苇荡”的鱼水故事,无一不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生动注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之路上,要“知其所来”,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法宝,从人民的需求出发制定改革政策,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更要“明其将往”,把群众同不同意、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尺”,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答好“为民服务”之卷。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①【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②【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请各位用户务必收藏好以上两个网站,收藏好网址,终身可访问或下载全站公文范文
客服微信:gongwentangkf
微信公众号:【公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