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这次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既是对近年来全县疾控工作的全面总结,更是对新时代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谋划。当前,**县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突破期,疾病预防控制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维护公共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构建“体系健全、能力过硬、服务高效、保障有力”的疾控工作新格局,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健康根基。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奋战在疾控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关心支持疾控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肯定成绩,凝聚共识,全县疾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全县疾控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在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应急处置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疾病防控成效显著,公共卫生安全底线持续筑牢。全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连续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重点传染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艾滋病防治实现“三个xx%”目标,结核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保持在**%以上,有效控制了脊髓灰质炎、麻疹等疫苗针对性疾病的发生。血吸虫病、包虫病等地方病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个流行乡镇达到传播阻断标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提升至**%,健康生活方式逐步普及。
(二)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疾控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县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实验室检测能力通过省级认证,可开展项检测项目,较“十三五”时期增长%。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传染病监测网络,实现疫情信息实时直报,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小时以内。医防融合机制逐步完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设立公共卫生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人员占比达%,形成“防、治、管”一体化服务模式。
(三)应急处置高效有力,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全面增强。成功应对新冠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计完成核酸检测万人次,新冠疫苗接种万剂次,全程接种率达**%,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建立“平急结合”应急指挥体系,组建支应急处置队伍,储备价值万元的应急物资,开展实战演练次,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在洪涝灾害等突发事件中,及时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四)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持续扩面提标,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万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个、省级卫生村个,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妇幼健康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xx万和**‰,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疾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付出、无私奉献的结果,也是各部门、各乡镇协同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全县疾控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疾控体系短板依然存在,基层疾控机构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短缺,信息化水平不高;二是重大疾病防控压力持续加大,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与艾滋病、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交织叠加,新发突发传染病风险不断增加;三是医防融合机制尚未完全打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落实不到位,协同联动不够紧密;四是社会动员能力不足,群众健康素养仍需提升,共建共享的健康治理格局尚未形成。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直面挑战,认清形势,准确把握疾控工作的新要求
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国家层面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改革完善疾控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出台《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疾控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地方层面看,省委、省政府将疾控体系建设纳入“健康**”战略,提出到2030年建成“体系健全、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疾控体系目标。从我县实际看,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疾病谱和健康影响因素深刻变化,对疾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形势,主动应对挑战,推动疾控事业健康发展。
(一)疾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重大风险挑战持续加大。传统传染病防控压力依然存在,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任务艰巨,血吸虫病等地方病防治成果需要持续巩固。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新冠病毒变异株持续演变,流感、手足口病等呼吸道传染病季节性流行特征明显,输入性传染病风险不断增加。慢性病已成为居民主要死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发病率逐年上升,防控任务十分繁重。
(二)疾控体系短板亟待补齐,服务能力与群众需求存在差距。基层疾控机构基础设施薄弱,部分乡镇卫生院实验室设备老化,检测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全县疾控系统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占比仅**%,远低于国家要求的**%标准。信息化水平滞后,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尚未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疫情分析研判时效性和精准性有待提升。医防融合机制不健全,医疗机构“重治轻防”现象依然存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衔接不畅。
(三)社会治理要求不断提高,共建共享格局尚未形成。随着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但社会力量参与疾控工作的渠道不够畅通,多元共治格局尚未形成。健康科普宣传覆盖面不广,方式方法单一,群众健康素养水平仍需提升,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负担居高不下。
(四)政策法规刚性约束加强,依法防控能力有待提升。《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对疾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部分单位和个人法治意识淡薄,传染病报告、隔离治疗等法定职责落实不到位。卫生健康行政执法力量薄弱,执法装备和技术手段落后,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
三、守正创新,担当作为,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开创全县疾控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体系建设,夯实疾控事业发展根基。强化疾控机构核心职能,按照“做强县级、夯实基层”的原则,推进县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确保2025年前达到国家A类实验室标准。优化疾控机构职能设置,明确县、乡、村三级职责分工,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卫生健康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充实执法力量,配备必要装备,提高依法防控能力。完善医防协同机制,制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将疾控工作履职情况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推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配备专职人员,落实传染病监测、报告、防控等职责。建立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人才流动、交叉培训机制,探索疾控专业人员参与医联体工作,实现防治结合、资源共享。夯实基层疾控网络,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室建设,按标准配备公共卫生人员,确保公共卫生人员占比不低于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xx%。建立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明确村医公共卫生职责,推动疾控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二)提升防控能力,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加快建设县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平台,整合卫生健康、教育、公安等部门数据,实现疫情信息实时共享、智能分析。健全多渠道监测体系,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学校医务室等哨点监测,提高疫情发现的敏感性和及时性。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传染病流行趋势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组建**支专业应急处置队伍,开展常态化培训和演练,提升现场处置能力。优化应急物资储备结构,建立“实物储备+协议储备+生产能力储备”机制,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实现全县传染病疫情“应急指挥一张图”,提高应急响应效率。加强重点疾病防控,持续做好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落实“乙类乙管”措施,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深化艾滋病、结核病综合防治,扩大检测覆盖面,规范治疗管理,遏制传播蔓延。巩固血吸虫病、包虫病等地方病防治成果,推进消除达标工作。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实施“三减三健”行动,推广早筛早诊早治,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深化服务创新,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深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失能预防干预,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健康服务。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推行“一人一策”个性化管理方案,提升规范管理率和控制效果。推进健康促进与教育,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机制,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推动健康县、健康乡镇、健康村(社区)等健康细胞建设。加强健康科普宣传,依托健康科普专家库和全媒体平台,开展“健康大讲堂”“三减三健”等主题活动,普及慢性病防控、传染病防治等知识,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学校、机关、企业等重点场所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支持性环境,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健康行动。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应用,加快推进“智慧疾控”建设,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覆盖疾病监测、健康管理、疫苗接种等全流程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精准化、智能化。推广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预防接种证应用,探索“互联网+”健康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在线健康咨询、预约接种、报告查询等便捷服务。鼓励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共建医防融合门诊,通过多学科协作(MDT)为患者提供“治疗+预防+康复”一体化服务,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效果。强化社会动员与多元共治,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疾控工作的政策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参与健康促进、应急救援、健康科普等工作。建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制度,推动疾控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发挥村(社区)网格员、家庭医生等“健康守门人”作用,实现防控关口前移。加强爱国卫生运动与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等工作融合,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巩固国家卫生乡镇、省级卫生村创建成果,营造共建共享的健康环境。
四、强化保障,凝聚合力,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落实、根本在保障。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责任担当,完善政策支持,为疾控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成立县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问题。建立“县级统筹、部门协同、乡镇落实”的责任体系,将疾控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部门年度目标管理,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县卫健局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督评估;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与疾控事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重点支持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实验室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等工作。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建立“实物储备+协议储备+生产能力储备”机制,完善应急物资动态更新和区域调配制度,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落实疾控机构绩效工资倾斜政策,提高公共卫生人员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
(三)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推进疾控体系改革,明确县、乡、村三级疾控职责分工,建立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深化医防融合改革,通过人员互派、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式,推动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深度协作。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疾控工作模式。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疾控工作成效、先进典型和健康科普知识,增强群众对疾控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加强舆情监测和应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疾控事业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努力开创全县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稿首发平台:www.gongwentang.com(公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