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年度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5-07-05 11:02:22 浏览:139

县农业农村局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现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坚持稳面积、增单产,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局紧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对GDP贡献率*%。一是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粮食生产任务逐级分解到镇、村,通过大力宣传国家粮食安全观、种粮补贴以及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万亩,总产量*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和*%。优先把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今年以来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完成复耕复种面积*亩,推广优质稻种植面积*万亩,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个,面积*万亩。二是经济作物持续增长。玉米种植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豆类种植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蔬菜播种面积达到*万亩,总产量*万吨,新增设施蔬菜面积*亩。水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总产量*万吨,新发展水果种植基地*个。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总产量*吨,新增茶叶种植面积*亩。三是畜牧水产健康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养殖,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全力推行绿色生态高效养殖,稳步提升生产效能。全年生猪出栏*万头,同比上升*%;家禽出栏*万羽,同比上升*%;肉类总产量*万吨,禽蛋产量*万吨,奶类产量*万吨,同比上升*%;水产品总产量*万吨,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亩,同比上升*%;四是落实好种粮和耕地地力补助。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统计核实与资金发放工作,确保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完成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金额*万元,完成早造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发放金额共*万元,切实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坚持强优势、亮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壮大。

    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三赢”。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累计分别达到*家、*家,全县村集体平均经济收入达*万。二是推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依托区域内农业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开发区域内名优特产品,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把小品种做成大产业。加快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项目、三产融合发展特色镇建设,严格项目管理,强化项目监管,逐项落实方案要求建设任务,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果。围绕优质稻、蔬菜、水果、茶叶、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打造了*个农业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亿元。三是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加快推进品牌创建,组织企业申报省、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企业产品申报国家级绿色食品和省级无公害认证等。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个,累计达到*个。“农产品品牌名”荣获具体奖项,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三)坚持抓动员、强落实,农村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一是开展农村“三资”清查。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联合纪检部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源、资产)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行为,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保障农民群众利益、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核实集体资产总额*亿元,查摆问题*条,全部落实整改。二是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改革。加大农机报废补贴工作宣传力度,积极推动农户对符合条件的废旧机具进行报废,严格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万元、农机购置补贴*万元。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宣传发动、入户走访等方式,发动农户投保农业保险,做到愿保尽保、应保尽保。水稻保险覆盖率达到*%以上,生猪保险覆盖率达到*%以上。通过农业保险,有效推动受灾地区尽快恢复灾后复产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落实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政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重点人群和重点工作精准施策,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健全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和核查机制,进一步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网格化责任和“脱贫户每季度、监测户每月走访”制度落实,没有发生返贫的情况。

    (四)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一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成立农村厕所问题排查整改领导小组,强化对各乡镇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梳理归纳农村厕所六类问题整改技术标准,同时结合创建卫生镇村、爱国卫生运动、村庄清洁行动等工作,深入宣传广泛报道卫生厕所的好处和不卫生习惯的危害,不断增强村民清洁卫生意识。完成农村户厕改造*万户,新建农村公厕*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二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明确“县指导、镇落实、村负责”制度模式,落实*万元财政经费用于全县*自然村均设立垃圾统一收集点,全面签订清运垃圾协议,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三是提升村容村貌。全面提升乡村风貌颜值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导向,深入实施四小园建设、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循序渐进持续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清理农村生活垃圾*万吨、村内水塘*口、沟渠*公里、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万吨。创建美丽宜居村庄*个,其中省级美丽宜居村庄*个。

    (五)坚持抓宣传、强推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了农机安全生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技术推广等相关宣传咨询活动,有力宣传了农业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农业政策等知识,推广农业新技术*项、新品种*个,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户。二是加强农业知识宣传。派发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草地贪夜蛾识别与防控、红火蚁预防与控制、农药安全使用、沼气安全生产等资料*多份,举办实地栽培、种植培训*次,通过手把手教学,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知识水平。三是加强农业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农业科普培训、政策宣传、技术咨询、技术指导等各类科技下乡、技术培训活动,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科普宣传等活动,加快提高农民科技素养,培养新型农民。开展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人次,其中生产经营型*人、专业技能型*人、专业服务型*人,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亿元,不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六)坚持常抽查、强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力。

    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全面落实上级部门“五个必检”,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制度,确保参加“合格证制度”主体目录的企业农产品农残质量安全应检尽检,循序渐进加大个体种植散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消除问题隐患。全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批次,合格率达到*%以上,有效地确保了不发生大规模区域性种植类食用农产品安全事故。二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全力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例行监测、专项监测、委托检测和协助上级农业农村部门做好监督抽查工作。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的生产经营主体达到*家,实现了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 三是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组织联合县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打击江河、水库电、毒、炸鱼行为,以及禁渔期间渔业非法捕捞行为。开展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监督等专项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查处违法案件*起,维护了农业生产秩序和农民合法权益。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应用不足。

    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附加值低;农业品牌影响力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需加强。部分村庄环境整治标准不高,长效管护机制不够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度较大,资金投入不足。

    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比较薄弱。部分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想法不多,陈规陋习还时有发生,法治意识和文化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强化农村农田水利设施、交通设施、能源设施、供排水设施、环卫设施、信息网络设施的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和技术。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构建完备的现代乡村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开发区域内名优特产品,把小品种做成大产业,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三)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导向,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有序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从解决环境脏乱差做起,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污水治理,到实施绿化亮化、村庄综合治理,到美丽乡村打造,提高乡村居住的舒适度,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重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把改造传统农村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树立乡村文明新风有机结合起来。将文明村、文化村、民主法治村等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工作总结 年度 农业 农村局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