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学生村官林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扎根黄土地,青春正葱茏》。
有人说,青春应当如都市霓虹般绚烂,我却选择将青春系在沾满泥土的布鞋上。三年前,当我背着行囊走进这个人均年收入不足8000元的小村庄时,村口老槐树下的大爷吧嗒着旱烟嘀咕:"城里来的嫩娃娃,怕是连麦苗韭菜都分不清哟。"而今天,当我们村的山药合作社带着42户村民闯进电商直播赛道时,我总算能挺直腰板说——青春,正在这片黄土地里拔节生长!
青春,是接过前辈的鎏金火炬。
在村委档案室泛黄的笔记本里,我读到了1978年驻村知青王建国的誓言:"把每个乡亲的名字刻进掌纹,把每块梯田的海拔写进青春"。如今,我们带着无人机测绘技术重走他开垦的茶山,用卫星遥感为500亩柑橘园"把脉问诊"。当年知青用算盘计算工分的草稿纸,正化作我们手机里的智慧农业APP。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赤诚——这或许就是《山海情》里凌教授说的:"土地最懂诚心人"。
青春,是破解大地的摩斯密码。
记得第一次推广大棚蔬菜时,李婶攥着皱巴巴的种子钱质问:"要是赔了,娃的学费你给垫?"我把铺盖卷搬到蔬菜棚,和农科院专家视频连线137次,记录下23本种植日志。当第一茬反季辣椒以3倍价格卖出时,李婶塞给我两个热乎的煮鸡蛋,那温度烫得我眼眶发酸。现在我们村的"云菜园"直供长三角,95后姑娘赵小雨在抖音教城里人认野菜,百万播放量背后,是古老农耕文明与数字时代的深情相拥。
青春,是浇筑希望的混凝土。
去年暴雨冲垮了通往外界的石桥,70岁的五保户张大爷蹚着齐腰深的河水送医保卡,那一刻我读懂《乡土中国》里"差序格局"的重量。我们连夜绘制图纸,带着青年突击队在河滩扎营28天。当载重30吨的新桥通车时,孩子们用粉笔在桥墩上写:"谢谢哥哥姐姐,我们不用再当'河漂子'啦!"这些歪扭的字迹,比任何竣工剪彩的红绸都更鲜艳。
朋友们,有人问大学生村官是不是"大材小用"?请看:北大女生宋玺在渔村组建"海带博士团",清华学子李睿珺用区块链技术守护古村落非遗,中科院的"AI助老系统"正在我们镇敬老院调试——这分明是新时代的"上山下乡"!我们不是来"镀金"的过客,而是像苜蓿草一样深扎根系的建设者。
最后,请允许我化用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脚步总沾满泥土?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炽热。"让我们以青春为犁,在乡村振兴的沃野开垦希望;以知识为种,让每一寸田埂都生长奇迹。待到稻浪翻金时,你我皆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①【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②【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请各位用户务必收藏好以上两个网站,收藏好网址,终身可访问或下载全站公文范文
客服微信:gongwentangkf
微信公众号:【公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