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法令既行,纪律自正

更新时间:2025-07-05 00:53:02 浏览:79

【写材料用典】法令既行,纪律自正

 

    【例文】“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作为党员干部,面对各项改革任务,必须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在改革攻坚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绝不触碰纪律这条“带电的高压线”。(学习时报《捆住手脚和放开手脚》)

    【典故】出自北宋包拯《上殿札子》,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释义】意思是,只要法令畅通,纪律和风气自然清正,那么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也没有不能教化的民众。

    【赏析】古人讲,“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图强,为赢得百姓信任,晓谕国民若有能将南门的三丈长杆搬至北门者,即赏赐黄金。后有人尝试,果然获得重赏,百姓由此坚定了改革信心,变法遂顺利推行。反观清朝末年,北洋水师成立之初也曾在英国琅威理上校指导下,制定了科学严格的训练、管理规定,一段时间后,北洋水师“已有了某种程度的效力,成为一支值得认真对待的军力”。但随着琅威理被排挤赶走,军纪开始松弛,以至于“日本人的间谍进入基地后可以随便拍照”,从而在战前就对北洋水师了如指掌。“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科学立法是法治中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国的防线,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的基础。这四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新时代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组织意识、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带头抓执行、抓落实,切实让纪律发力、让禁令生威,推动形成遵纪守法、懂规守矩的良好氛围。

    【用法】主要适用于纪律教育类、法治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法纪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明法纪、知敬畏、抓落实,守好法纪底线。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材料 纪律 用典 法令 既行 自正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