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5:26 浏览:145

【写材料用典】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例文】“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欲望虽然不可去除,但却可以加以节制。在人生道路上,自律和自我约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历史上,许多人起初正直不阿,但未能持续约束自我,终致悲剧。(中国纪检监察报《慎终如始》)

    【典故】出自战国荀况《荀子·正名》,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所欲虽不可尽,求者犹近尽;欲虽不可去,所求不得,虑者欲节求也。

    【释义】意思是,欲望虽然没有尽头,却可以做到接近于满足;欲望虽然不可去除,但却可以对它加以节制。

    【赏析】古人讲,“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苏轼在其所著的《宝绘堂记》中说,“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指以物来寄寓自己的感情,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留意于物”,指以物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从而实现占有的目的。苏轼年轻时酷爱书画,家中收藏的,唯恐失去;别人拥有的,唯恐得不到。后来幡然醒悟:“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从此之后便不再一心想着把好的书画占为己有,而是站在欣赏的角度去品味。唐代柳宗元在《蝜蝂传》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种叫蝜蝂的“善负小虫”,因背部不光滑,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所以爱往自己背上堆东西,常常被压得爬不起来。有人看它可怜,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只要能继续爬行,蝜蝂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最终背着沉重的负担向高处爬时,耗尽心力跌落,一命呜呼。蝜蝂的悲剧,在于背负贪欲而行。党员干部要坚守初心使命,不为外界诱惑与干扰所动摇,以知足之心对待名与利、得与失。

    【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警示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自律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于律己,坚持底约、筑牢防线。


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稿首发平台:www.gongwentang.com(公文堂)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材料 不可 用典 欲虽 求可节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