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5:34 浏览:93

【写材料用典】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例文】心正者,自然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令人信服。明代官员薛瑄任广东道监察御史期间,负责管理监督湖广银场,此前银场多处银矿管理混乱。其以“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自警自省,依法严惩贪污受贿者,离任时两袖清风,为民众所称赞。(中国纪检监察报《持心正大 处己方严》)

    【典故】出自唐代岑参《送杨瑗尉南海》,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释义】意思是,这个地方多产宝玉,千万不要嫌厌那里生活的清贫。

    【赏析】古往今来,有不少清官廉吏以“不贪”为宝,视廉洁为首要。《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者说:“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献玉者以璞玉为宝,而子罕以不贪为宝,同一个“宝”字,却彰显出截然不同的价值追求。东汉羊续居官清廉,持节一生。任南阳太守时,将他人所送之鱼,悬于府宅大梁,用以谢绝馈赠,百姓交相称颂,敬誉为“悬鱼太守”。唐朝姚崇为官廉明,“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推崇廉洁勤政的气节,堵住贪腐拉拢的门道,成为以“不贪”为宝、廉慎为师之典范。清廉永远是为官从政的必备品格,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鲜明底色。革命烈士方志敏在《清贫》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字里行间流露出革命者的节操和凛然正气。当年牺牲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烈士,虽身陷绝境仍心系组织,秉持廉洁准则,向党组织提出史称“狱中八条”的建议,其中“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和“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至今读来仍令人警醒。新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明辨是非的洞察力、抵御诱惑的自制力、镜鉴过失的醒悟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与高尚品格。

    【用法】主要适用于警示教育类、廉政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守底线,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不断擦亮廉洁自律的政治本色。


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稿首发平台:www.gongwentang.com(公文堂)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材料 用典 此乡 宝玉 慎莫 清贫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