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心不清静,则思虑妄生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8:14 浏览:56

【写材料用典】心不清静,则思虑妄生

 

    【例文】人之心鉴,常为私欲所蔽,为外物所染,若不勤加拂拭,则尘垢日积,终至昏昧。尘垢就是我们内心的贪欲,当这些“灰尘”蒙蔽了初心本心,就难以心明眼亮、时时明心、时时静心。正所谓,“心不清静,则思虑妄生。思虑妄生,则见理不明。见理不明,则是非谬乱。”因此,为人为官、行事处事当常常自省、克己、存养,三者兼备,则心鉴常明、尘垢自止。(中国纪检监察报《鉴明则尘垢不止》)

    【典故】出自唐代李延寿《北史列传 卷五十一》,凡理人之体,当先理已心,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心不清静,则思虑妄生。思虑妄生,则见理不明。见理不明,则是非谬乱。是非既乱,则一身不能自理,安能理人也?

    【释义】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心绪不稳定,思绪混乱,那么他的思考和判断就会出现偏差和错误。

    【赏析】古人讲,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一个人只要心中没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就不会有轻率的行为。妄由心生,欲随念起。一旦打开妄思的闸门,妄动的洪水就会喷涌而出,一发不可收拾。翻阅史书,不少贪婪之人就是被妄所羁、为欲所陷。汉代大臣主父偃发达后,志得意满,大肆索贿受贿,心中难抹xx余年游学之苦,便以“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作为从仕信条,打击报复曾经慢待过自己的人,最后落了个身死族灭的下场。唐朝宰相崔湜,虽位极人臣,却心无止足,竭力保位贪荣,每每在家中私宴时,自比东晋王导、谢安两家的声名:“大丈夫当先据要路以制人,岂能默默受制于人?”投机钻营,攀龙附凤,直至败灭。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四有”书记谷文昌大半辈子与林业打交道,从不沾公家一寸木材,常教育家属子女:“要看看老百姓穿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不能一饱忘百饥啊!”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建设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调修身律己,教育党员干部从小事小节上做起,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


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稿首发平台:www.gongwentang.com(公文堂)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材料 用典 心不 清静 思虑 妄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