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情况汇报
一、引言
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损害的是群众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挥霍的是群众对党的信任。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决策部署,我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开展集中整治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二、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了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推进整治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整治目标、范围、内容、步骤和工作要求,将任务分解到各个科室和责任人,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负责人直接抓的工作格局,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二)深入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
通过召开动员大会、专题会议等形式,向全体干部职工传达上级有关整治工作的精神和要求,深刻阐述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认识。同时,利用单位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整治工作,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邮箱等举报方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整治的浓厚氛围。
(三)全面自查自纠,摸清问题底数
组织各科室和全体干部职工围绕重点整治内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通过自己找、同事提、领导点、群众评等方式,深入查找在工作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建立了详细的问题台账,明确了问题表现、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确保问题不遗漏、整改有方向。
三、重点领域整治情况
(一)民生领域
1.教育方面
对教育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克扣、截留、挪用资助资金,以及在学生入学、转学、评优评先等过程中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吃拿卡要等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学生和家长等方式,发现个别学校在资助资金发放环节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个别学生延迟收到资助金的情况。对此,我们责令相关学校立即整改,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完善资助信息管理系统,确保资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学生手中。
2.医疗方面
针对医疗领域的不正之风,对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医保报销等环节进行了重点检查。检查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存在过度医疗、分解住院等违规行为,以及个别医护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联合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加大了对违规医疗机构的处罚力度,责令其限期整改,规范诊疗行为;同时,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了长效监督机制,对收受红包、回扣等行为零容忍,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3.住房保障方面
在住房保障领域,重点整治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过程中的违规问题。对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审核、公示、分配等环节进行了全面梳理,发现存在部分申请人信息审核不严,导致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的情况。我们立即组织力量对保障性住房入住情况进行了清查,清退了不符合条件的住户,并完善了审核机制,加强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合审核,确保保障性住房分配公平公正。
(二)扶贫领域
1.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方面
对扶贫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验收以及扶贫资金的分配、使用、监管等环节进行了严格检查。在检查中发现个别扶贫项目存在招投标程序不规范、项目实施进度缓慢、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加强了对扶贫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指导,规范招投标程序,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加快进度,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同时,建立了扶贫资金动态监管机制,加强对资金流向的跟踪监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精准用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
2.扶贫干部作风方面
聚焦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工作作风问题,重点整治扶贫干部是否存在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弄虚作假等问题。通过明察暗访、走访贫困群众等方式,发现部分扶贫干部对贫困群众的帮扶措施不够精准,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我们及时组织扶贫干部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要求扶贫干部深入了解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三)生态环境领域
1.环境执法方面
对环境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和监督。检查发现部分执法人员存在执法不公、选择性执法等问题,对一些污染企业的违法行为查处不力。我们加强了对环境执法队伍的建设,开展了执法培训和廉政教育,建立了执法监督考核机制,规范执法行为,确保环境执法公平公正、严格规范,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2.环保项目建设方面
在环保项目建设中,重点整治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违规招投标、质量不达标、资金浪费等问题。对正在实施的环保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个别项目存在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等问题。我们责令施工单位立即整改,对问题严重的进行了处罚,并要求监理单位加强现场监督,确保环保项目建设质量符合标准,资金使用合理合规。
四、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一)强化跟踪问效,确保整改到位
建立了问题整改跟踪机制,对问题台账中的每一个问题实行销号管理。整改责任人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整改情况,领导小组不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对整改不力的科室和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到位。通过持续跟踪问效,确保了问题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
在抓好问题整改的同时,注重从制度机制层面找原因、补漏洞,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长效机制。如在民生领域,完善了教育资助、医疗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在扶贫领域,建立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和扶贫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在生态环境领域,健全了环境执法和环保项目建设的规范制度。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防止问题反弹。
五、取得的成效
(一)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通过集中整治,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育资助金发放及时了、医疗服务更加规范了、保障性住房分配公平了、扶贫政策落实更精准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了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整治工作带来的变化,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在整治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得到了极大转变。干部们更加自觉地遵守党纪国法,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三)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有力地维护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净化了党风政风,促进了政治生态的持续优化。在单位内部形成了风清气正、廉洁从政的良好氛围,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整治工作开展不平衡
在集中整治过程中,个别科室对整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推进力度不大,存在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导致整治工作在不同科室之间开展不平衡,影响了整体整治效果。
(二)问题线索来源相对单一
目前,问题线索主要来源于自查自纠和群众举报,监督检查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对一些隐藏较深的问题发现不够及时,需要进一步拓宽问题线索来源渠道,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
(三)长效机制落实还需加强
虽然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制度落实还不到位,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长效机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深化整治工作
针对整治工作开展不平衡的问题,加强对工作落实不力科室的督促指导,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整治工作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同时,对新发现的问题及时纳入台账进行管理,持续推进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拓宽问题线索渠道
进一步拓宽问题线索来源渠道,加强与纪检监察、信访、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和线索移送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长效机制执行
加大对长效机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严肃查处,确保长效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同时,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对长效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四)加强宣传教育
持续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通过宣传正面典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曝光反面案例,起到警示震慑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总之,我们将以此次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