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过则勿惮改

更新时间:2025-07-06 18:45:04 浏览:148

【写材料用典】过则勿惮改

 

    【例文】过则勿惮改,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修身智慧。闻过、知过、改过,这三重境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修身体系。听得进、容得下、更要改得了,每一步都不可或缺,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唯有以开放的心态闻过,以深刻的认知知过,以坚定的决心改过,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砥砺品格、增长才干,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纪检监察报《过则勿惮改》)

    【典故】出自《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释义】意思是,有了错误,不要怕改正。

    【赏析】古人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何对待自己的过失,反映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古代圣贤对闻过的态度值得今人深思,子路“闻过则喜”的胸襟,老子“自知者明”的超然,都展现了对批评的开放态度,是发自内心对自我完善的渴望。知一重非,进一重境。春秋时的政治家晏子被誉为“不辱使命,雄辩四方”,他曾自喻为一根弯弯曲曲身有无数疙瘩的木头,必须拿斧子劈、刀子削、刨子刨、锯子锯,经此反复打磨,愚木才可能成为有用的器具。晏子此话不仅说明“人非圣贤”,更道出了改过之艰、修身之难。做人如果看不到自身的不足,或虽然看到但不愿意接受“劈、削、刨、锯”的改造,终究难成大器。检视自身、自省自励不仅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的内在要求。周恩来同志在为《团结》撰写创刊词时,开头引用了“吾日三省吾身”,将其视为“个人修养的最好规范”,强调这种“反省功夫”对个人和政党都大有益处。陈毅同志写过这样一首诗:“中夜尝自省,悔愧难自文。还是鼓勇气,改正再前行。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把“手术刀”, 勇于刀刃向内,敢于揭短亮丑,在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中清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用法】主要适用于政德建设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自我警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主动查找、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稿首发平台:www.gongwentang.com(公文堂)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材料 用典 勿惮改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