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利于小者,必害于大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9:02 浏览:120

【写材料用典】利于小者,必害于大

 

    【例文】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还有金玉珠宝,谁不喜欢,哪个不想多多益善,永世拥有呢?自己也是血肉之躯,更何况家境不富裕,怎么可能没有诱惑呢?但是对诱惑大开其门的后果却是极其严重的。“利于小者,必害于大;易于始者,必悔于终。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中国纪检监察报《慎于微处》)

    【典故】出自唐代陆贽的奏议,利于小者,必害于大;易于始者,必悔于终。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

    【释义】意思是,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恩小惠,如果不加以警惕,也可能演变成严重的贪污腐败。

    【赏析】古人讲,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小节决定成败,祸患起于忽微。事物的演变总有一个由小到大、从轻到重,起于“微”而至于“巨”的过程。古往今来无数贪腐案例充分证明,小节不检点,小毛病不克服就会酿成巨大祸端,走向犯罪之路,付出惨重代价。历史上有很多为官者之所以青史留名,受人敬仰,都与他们敬畏权力、敬畏道德、敬畏人民是分不开的。杨震认定“四知”,是一种敬畏;李汰坚持“黄金难换腐儒心”,是一种敬畏;万纲认为“畏法度者最快乐”,是一种敬畏;况钟执着“不带江南一寸棉”,也是一种敬畏。他们的敬畏,既保全了自己,也立起了从政者的标杆。心存敬畏方能行止有度。共产党人一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既廉政,又勤政;既坚守底线,又追求高标准,保持了应有的党性、政德和操守。在我们党内,很多党员干部不仅知敬畏,而且将其落实在行动中。任弼时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彭德怀也有三怕:怕言过其实,怕出名,怕老百姓骂娘。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组织、敬畏群众,谨慎对待一言一行,公正对待一权一位,真正做到了坦坦荡荡为人、堂堂正正做事。

    【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廉政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慎微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常怀敬畏之心,谨言慎行,慎始敬终,坚持走好人生每一步。

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稿首发平台:www.gongwentang.com(公文堂)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材料 用典 利于 小者 害于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