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交融互济”助力“花开有声”

更新时间:2025-07-04 23:59:59 浏览:134

校地“交融互济”助力“花开有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具体到职业教育,就是要落实好总书记“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近年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瞄准区域千亿级花卉产业,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让“象牙塔”和“泥土地”交融互济,走出一条学校赋能地区产业转型发展、地区产业发展厚植学校特色优势的双赢之路。 

    根植地方需求,“专业群”建设对接“产业链”。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校驻地潍坊青州就开始有组织地种植花卉。2011年,学校就敏锐捕捉到花卉产业蕴含的发展潜力,与青州市政府携手校地合作创办全省首所“花卉学院”,开设涉农相关专业,与当地农业花卉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到企业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的魅力,推动他们认识农业、了解农业、认同农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潍坊花卉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已培育形成千亿级全产业链。草花产量全国第一、蝴蝶兰产销量占国内市场的2/3、多肉产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3年蝉联山东省农产品基地品牌评价第x名,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学校紧盯高技能产业人才的需求,顺势而为将花卉学院转型为专业更加综合的农林科技学院,xxxx年又联合两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共建“花卉与蔬菜产业学院”,构建以花卉生产与花艺专业为重点的特色花卉专业群,形成融合现代生物技术、数智技术的全产业链条的专业布局,适应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发展,真正实现了由“基础好、条件好”向“服务好、支撑好”的转变。 

    深耕人才培养,“新花农”培育点亮“兴农梦”。树立“向企业学习、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服务”的理念,扎根县域办学,对接当地特色优势产业需求,把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第一要务,更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培养更多适应花卉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聚焦花卉产业链的育种育苗、生产、销售要素环节,走出教室,把课堂搬到企业、花棚、田间,让“学生变花农,花农变学生”。xx%以上的毕业生在当地花卉行业就业,毕业技能与岗位需求匹配度达到xx%。近x年,学生在各类赛事中获奖xx余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x项、省赛一等奖x项,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x项。面向花农、产业工人等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培训x万多人次。

 

    人才培养,关键在高素质教师团队。学校坚持育引并重,广泛吸纳行业内的领军人物与资深工程师作为兼职导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紧密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学校花卉生产与园艺专业群拥有博士xx人、教授x人、副教授xx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专家x人、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x人、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x人。 

    聚焦科技研发,“组合式”服务催生“新优势”。塑造产业发展优势离不开科技支撑。学院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围绕花卉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布局补短板和锻长板并重的创新链,探索推进产业端、学校端“双向奔赴”,助力花卉产业插上科技创新“硬翅膀”。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共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x个、省级各类创新平台xx余个,完成省农业良种工程(南种北繁)x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x项。 

    花卉企业一头连着小农户,一头连着大市场。针对企业生产管理中遇到的设备、技术等问题,学院组建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推动校企合作由“互补型”向“融合型”转变。聚焦花卉产业链的育种育苗、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通过田间课堂、定向培养、专项培训等方式,送技下乡、送策入户,培训对象涵盖乡镇工作人员、小微企业家、企业电商负责人、花农等群体,开展技术服务xxx项,解决技术难题xxx多项,选育花卉新品种xxx个,指导xxx个花棚种植,推广面积xxxxx亩,年带动经济增收超x亿元。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来源:学习时报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助力 校地 交融互济 花开有声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