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品牌案例

更新时间:2025-07-07 11:05:44 浏览:132

xx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品牌案例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地,在长三角产业园区,在闽南经济特一群佩戴党徽的"候鸟"党员正用独特方式诠释初心。近年来,xx区......县创新实施流动党员"双向共管"机制,通过组织安家、服务暖家、先锋兴家"三步走",让1600余名流动党员在服务家乡、服务他乡、服务老乡中实现"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

    近年来,xx县持续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做好服务流动党员工作,探索实施“双向共管”机制,引导流动党员服务家乡、服务他乡、服务老乡,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

    筑巢引凤:让"漂泊的党徽"找到家

    "叮!"身在深圳的流动党员李明手机响起提示音,xx县驻深流动党员驿站推送的"云端党课"准时送达。通过"党支部+联系人+流动党员"管理模式,该县构建起立体化组织网络,570余名村(社区)干部化身"红色接线员",以"1+N"结对方式实现1600余名流动党员联系全覆盖。

    组织部门创新建立"三色管理台账",对未纳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的标注"黄色提醒",半年未参加组织生活的标注"橙色预警",失联党员则启动"红色寻访"。在厦门务工的党员张建国感慨:"每月主题党日就像归巢的号角,视频会议里熟悉的乡音,让我们这些游子始终与组织同频共振。"

    去年以来,该县与12个重点流入地签订共管协议,建立"季度互访、半年会商、年度考评"机制。在深圳设立的流动党员驿站,不仅提供组织关系接转、就业指导等12项服务,更成为展示xx形象的"城市会客厅"。

    xx县建立“党支部+联系人+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动员全县570余名村(社区)干部以“1+1”或“1+N”的方式,累计与1600余名流动党员取得联系,引导其返乡后及时到支部报到,同步记录其参加组织生活、理论学习等情况。同时,依托“双向联系”机制,坚持与流入地党组织至少每半年联系一次,及时了解流动党员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通报村级事务,征求意见建议,保障流动党员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双向互动,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漂泊有港湾”。

    在党组织号召下,33名在外流动党员主动担任“家乡推介官”,发挥其见多识广等优势,常态化向外宣传xx;243名流动党员参与筹办4次“双招双引”活动,帮助达成合作项目10余个;70余名农业技能人才流动党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种养殖技术指导;26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将在外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用于助力家乡建设,提出意见建议210余条,参与协助各地处理信访问题110起。XX镇返乡流动党员XXX说道,“在外打拼的时候,党组织的定期问候和关心,为我提供了奋进动力,我的根在家乡,能为家乡服务也是我的一个心愿,我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家乡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牵线搭桥,助力家乡发展,让更多人感受到来自党组织的温暖力量。”

    鸿雁归巢:为家乡发展注入"活水"

    春日的xx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返乡党员王卫华正通过5G网络向广州客商直播脐橙种植基地。"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这位曾经的"深漂"党员,如今是家乡的"云端推销员"。在他的带动下,33名流动党员组成"新农人联盟",年助销农产品超千万元。

    在"双招双引"战场上,流动党员更是展现出独特优势。33名"家乡推介官"牵线搭桥,促成xx、xx等村集体经济项目落地,协议投资额达xx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70余名农业技能人才通过"云问诊"平台,为家乡农户解决技术难题300余个。

    "党组织不仅送来关怀,更搭建了报效桑梓的平台。"返乡创业的党员陈志强道出心声。他引进的智慧农业系统,让当地水稻亩产提升15%。像他这样的"归雁"已有26人,带回新技术17项,创造就业岗位400余个。

    xx县主动与广州、深圳、厦门等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地区签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两地共管共建协议》,并在深圳建立流动党员驿站,实现“双向纳管、共同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厦门流动党员党支部、长三角商会党支部等在外流动党员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主动与当地党组织沟通联系,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交流,聚焦当地群众所需所求,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共享、融合共建等方式,引导流动党员参与流入地经济社会建设、基层治理、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让流动党员从“流入”到“融入”,让“他乡”变“故乡”,心有归处、干有实效,真正推进“双向奔赴”。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流动党员在外的一言一行,都彰显着家乡的风采面貌。“我们经常会组织在厦门的流动党员参与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像是交通文明劝导、清理社区环境、看望孤寡老人等,大家只要有时间,都会来积极参与。这也是我们党员应该做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心为群众服务。”xx驻厦门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xx说道。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流动党员们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主动融入当地社会生活,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30余次,为流入地基层治理贡献力量。

    他乡筑梦:让"流动的红旗"更鲜艳

    在厦门思明区,xx驻厦流动党员党支部的"红马甲"们已成社区治理生力军。党支部书记xx翻开工作日志:"春运护航""银发关怀""文明劝导"......3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记录着党员们的担当。"我们代表的不只是个人,更是xx党员的形象。"xx说。

    长三角商会党支部创新"党员联企"机制,帮助23家会员企业破解用工难题;珠三角流动党委设立"维权服务站",为务工人员追回欠薪180余万元。这些"流动堡垒"还化身"人才驿站",累计推荐专业技术人才47人。

    最动人的是发生在上海的故事。失业工人李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服务专线,没想到三天后就收到三家企业的面试通知。"党组织雪中送炭的情谊,让我这个异乡人暖到心窝里。"如今已成为技术骨干的他,主动当起了"就业红娘"。

    翻开"流动党员服务地图",12个驻外服务站如星辰点亮他乡。该县整合司法、人社等部门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累计解决就医就学、法律维权等难题210件。针对家庭突发变故党员,建立"红色代办"机制,乡镇干部化身"跑腿小哥",代办事项涵盖医保报销、老人照料等9大类。

    在"xx先锋"云平台,流动党员可随时参与"微心愿"认领。去年汛期,126名流动党员线上捐款4.3万元;春节前夕,89人自发结对帮扶留守儿童。这种双向奔赴的情谊,让组织温暖在流动中传递。

    xx县依托驻外商会和在外流动党员党组织,搭建在外流动党员服务平台,建立流出党员专人联络对接机制,引导流动党员全方位服务和凝聚在经商外务工人员。流动党员党组织与当地社区密切配合,按照就近原则,组织党员点对点联系在外老乡,叙乡情、聊需求、话发展,为有需求的在外老乡提供就业辅助、就学就医、维权保障、精准帮扶等服务,帮助在外务工人员解决困难。对有返乡创业意愿或者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流动党员,由家乡党委指定专人直接联系,为其提供政策解读、办理救助事项等专项服务,让流动党员“高飞不断线”。

    “非常感谢流动党员党组织,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还这么关心我,让我感到心里暖暖的,就像在家里一样。”XX镇在外务工的XXX感慨道。XXX原在上海一家工厂干活,厂家效益不好,濒临倒闭,面临失业的XXX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了xx县长三角商会党支部联系,诉说了自己的难处,询问是否能帮忙提供一些帮助。长三角商会党支部书记XXX立即安排相关工作人员与其对接,依托商会资源提供合适的岗位,并为其提供免费的业务技能培训。近年来,xx县联合在外流动党组织及流入地党组织,开通“流动党员服务专线”,累计协调解决在外老乡就业帮扶、权益保障等事项21件,让流动党员及在外老乡干得舒心、拼得安心,切实感受“家”的温暖。

    "流动党员管理不是单选题,而是共建共享的实践课。"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将深化"风筝工作法",通过组织牵线、服务连线、发展引线,让每名流动党员都成为一面流动的旗帜,在服务双城发展中续写新时代的"党员答卷"。

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稿首发平台:www.gongwentang.com(公文堂)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XX 党员 流动 品牌 管理工作 案例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