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重大政策的背景和号召下,帮助广大农村地区脱贫致富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XX县部分村空心化问题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且受城市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村民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渴望进城务工。又由于务农的收入低且不稳定,农村缺乏就业岗位这一现实原因,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来养家糊口。XX县XX村的人口空心化问题严重,其劳动力大量外流直接导致了经济发展迟滞,农村文化面临传承危机和治理困难等问题。根据调查,发现空心化问题主要包括人口、产业、文化、公共服务四个方面。通过分析调研结果,从不同方面对空心化问题的缓解提出了建议。
一、农村空心化的发展趋势
农村空心化在中国农村愈演愈烈,并愈来愈成为横亘在我国农村社会发展面前的一个重大性、社会性和发展性问题,作为当今农村发展的一大趋势,农村空心化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农村空心化问题的不断恶化,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如:农村人口结构失调。农村人口以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为主,儿童的抚养问题与老人的赡养问题突出;农村劳动力空虚,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农活缺乏劳动力,农业难以持续稳定发展等。
二、研究意义
开展对XX县农村空心化现状与治理的研究,一方面,能有效帮助XX县空心村的村民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本村的空心化现状,正确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另一方面,针对XX村空心化现状的分析,能够为当地空心化问题的解决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空心化的解决提供可行的方案,帮助XX县XX村委会找到切实可行的空心化问题的突破口,明确发展目标。
三、空心化现状
总体上,XX县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呈现出多方面、程度深的特点。其空心化问题主要在于人口的空心化,继而体现为产业空心化和文化空心化两个方面。
1.人口空心化。人口空心化是产业、文化、法制、公共服务空心化的基础。XX县XX村的人口空心化问题十分严重。XX村户籍人口565人,但常住人口仅有不足150人,且有9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各自然村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十分普遍。
2.产业空心化。通过调研分析得知,由于产业发展程度低,且受产业类型限制,各产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太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已成为常态。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XX村的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动力,主要原因是缺少主导产业。产业大多为养殖业或种植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存在较大的自然风险和未知性,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如XX村种植传统农作物收益极低,且野生动物对农作物影响较大。
3.文化空心化。在教育方面,由于教育资源不平均、劳动力外流以及城市化的影响,部分年轻人选择让孩子跟随自己到外地上学或者将孩子送到城区上学,导致学校学生数量少,最后关停。在文化方面,各村普遍缺乏文化氛围,村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文化传承的意识较差。文化活动上,举办频率太低,一年不超过一次,缺少相关的文化活动场所,而村民日常生活中的空闲时间长,大部分村民选择在家中打麻将和打扑克作为日常娱乐活动,少数村民有跳广场舞和打篮球的文化活动。
4.公共服务空心化,村内的基础设施均不够完善。基础设施上,各村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投入小,资金不足。村内的房屋等建筑的条件较差,道路较窄,道路宽度仅相当于两辆轿车的宽度。部分街道卫生无专人负责打扫,街道出现脏乱差现象,村中无公厕、路灯数量少且照明时间短。
四、空心化原因及影响
(一)空心化原因
1.农村生活成本与经济收入的矛盾。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村民在生活、教育、医疗等支出逐步增加,而农村经济发展却迟滞整体腹软,村民入不敷出,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只能选择外出务工谋取收入,维持基本的生活,从而导致农村人口空心化的问题。
2.自然条件限制,产业发展倾斜。XX村处于大虎岭林场,受地理及其他条件限制,种植传统农作物收益极低,且野生动物对农作物影响较大,再加上村子附近有军事基地,许多产业无法在此地发展,导致发展资金向其他地区倾斜,发展资金不足。
3.城市文化对农业文化的冲击,农村人口价值观念转变。城市文化、工业文化和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冲击了我国传统的农业文化及其相应的节俭文化和自然文化,动摇了农民,尤其是农村新代青少年扎根农村从事农业的信念。另外,城市化进程加快也在逐渐吸引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发展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4.农村建设缺少合理的规划,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小,资金不足。各村缺少供村民活动的场所或相关设施。目前,生产道路硬化未达到全覆盖,无金融机构和养老院。而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就业条件、居住条件等不断优化,城乡差距不断拉大,这些都会吸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地区,造成农村地区人口减少。
(二)空心化影响
1.人力资源等资本流失。农村空心化使农村人口质量和数量发生改变,一方面外出务工的农民大都是受教育水平比较高,竞争意识强烈,发展理念也相对更为先进的青年人,而这些人员正是农村和农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劳动人口的核心力量缺失让农村和农业的发展遇到瓶颈。另一方面,农村空心化使农村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农村人口结构发生改变,从老人、妇女、儿童留守人口结构转变为仅剩老人的留守人口结构,农村老龄化愈加严重,这给农村养老模式和农村教育发展带来挑战。
2.农村文化传承面临难题。外出务工所接触到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是相较于农业文明更为先进的文明。农民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觉地向这种文明靠近甚至摒弃之前所接受的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这种意识和行为传递到他们的下代更为明显:农村文化面临传承困境已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它主要表现为新一代农民接受的农村文化缺乏,被城市文化同化严重,失去对优秀农村文化的兴趣。同时农村管理人才缺乏交接,农村治理断层。
3.农村经济发展迟滞无法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农村经济主要包括小农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在青壮年农民外流的背景下.这两种经济形态都遭受了重创,共同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五、空心化治理建议
空心化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需要政府、村民、社会三方面联动和有效互动,需要对多个方面进行投入,但关键问题在于产业发展,解决好关键问题,其他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一)加强产业建设
1.发展低碳经济。据了解,村内秸秆、鸡毛、动物粪便等农业废料的处理方式以烧、扔为主。集中建设沼气池,不仅可使树叶、秸秆等废料得到利用,以节省电力、煤炭、油气的使用,还可带动农户厨房、猪圈、厕所的改造,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2.发展特色养殖。传统农业的发展无法吸引人才留乡,壮大产业是重中之重。据了解,XX村发展的特色种植有连翘等,发展势头较猛、前景好、收益高,且相对于普通的小麦玉米来说,抗风险的能力更强。连翘作为一种中药材,前景十分广阔,要求把握好市场动态、紧跟市场需求,避免盲目种植而造成农户损失。
3.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人口外出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收入不能满足生活需要,发展收益高、前景好的产业将形成强大的内部拉力,吸引部分劳动力留村发展。第一产业发展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发展后劲不足:第二产业发展受资源与技术限制较大,项目启动困难;因此,空心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留守老人多,养老现状却令人堪忧—缺乏体系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娱乐休闲方式单一、缺乏专业性的养老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养老服务产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提高村民素质
经调研发现,村内依然存在较为顽固的落后思想、文化素质与科技素质有待提高、个人优秀经验不足等问题。全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是一项巨大而漫长的工程,在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持其他形式措施的情况下,应以培训为抓手。应当善用技能培训政策,鼓励村民积极性,统一认识,通过培训发放证书,提升就业能力;积极利用村部功能室,让功能室“活起来”,多举办文化活动,增强村内文化氛围,从而提高村民整体素质。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前提和物质保障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政府在农村建设中也要按照适当调整、重点突出的原则努力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村内建设的投入,鼓励村内成功人士参与投资建设。逐步完善卫生环境、医疗服务、水电改造、活动中心等多方面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以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基础,增强劳动人口留乡的动力,使其与经济发展相互推动。
空心化的治理非一日之功,希望通过一系列发展措施改善空心化现象,加速推动XX村真正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①【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②【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请各位用户务必收藏好以上两个网站,收藏好网址,终身可访问或下载全站公文范文
客服微信:gongwentangkf
微信公众号:【公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