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以“沉浸式”动员开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重要论断的再对标,更是对全县党员干部发出的“作风攻坚动员令”。此刻,我想先带大家看一组数据:过去十年,全县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17起,处理302人,其中科级干部占比41%;去年群众信访中,涉及干部作风问题的仍占28%。这些数字警示我们:作风问题树倒根存,必须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持续擦亮八项规定这张“金色名片”。
一、回望十年:从“徙木立信”到“蔚然成风”,深刻领悟作风建设的政治密码
同志们,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稻草人”,而是“紧箍咒”;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风”。记得2012年冬天,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考察,住16平米房间、吃农家菜,全党由此掀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浪潮。十年间,从“舌尖上的浪费”到“车轮上的腐败”,从“会所里的歪风”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全县累计压缩“三公”经费1.2亿元,清理超标办公用房3200平方米,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关停政务APP17个。这些变化,本质上是我们党“窑洞对”的新时代答卷——以作风之变赢得民心所向。
对标“两个维护”,必须清醒认识,八项规定不仅是纪律要求,更是政治标尺。去年省委巡视发现,个别乡镇“迎检台账”比“民生账本”厚,“留痕管理”比“实绩管理”重,表面是作风问题,根子是政治站位不高。我们要深刻领悟,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是“两个确立”的具体检验,必须把“严”的基调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
紧扣“国之大者”,必须深度把握,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比如,在去年的乡村振兴考核中,我县因个别干部“数据造假”被通报,直接影响省级先进县创建。这警示我们:干部作风不实,再好的政策都会“打水漂”。当前,我县正处于“撤县设区”关键期,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民生改善等硬仗在前,更需要以过硬作风保障“国之大者”落地生根。
二、刀刃向内:从“旁观者”到“局中人”,清醒正视作风顽疾的现实病灶
刚才播放的警示教育片《破戒》,原型就是我县某镇原党委书记张某。他从一顿“接风宴”开始,一步步滑向违纪深渊,最终被留置。这不是个例!结合前期调研,我县作风问题呈现“三新三旧”特征:
“老问题”穿上“新马甲”。有的干部“不吃公款吃老板”,在隐蔽场所搞“一桌餐”;有的“不收现金收电子券”,通过微商代购变相收礼;去年查处的某医院院长,竟用“医疗耗材供应商”的购物卡为女儿办婚宴。
“中梗阻”变成“软钉子”。县直部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象仍存,某企业反映,办理施工许可跑了12趟,盖章27个,耗时58天。基层干部吐槽:“上级‘责任状’满天飞,村级‘万能章’年年盖,迎检台账‘一厚摞’,群众实事‘半件无’。”
“微权力”滋生“大任性”。个别村干部虚报冒领低保金,私自处置集体资产;去年查处的某村支书,借旧村改造之机,违规为亲属多占安置房3套。这些“蝇贪”虽小,却直接啃食群众获得感。
同志们,这些问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上周我暗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发现3个窗口工作人员上班刷短视频;某村党群服务中心,“值班表”写着“全员在岗”,实际空无一人。作风问题无小事,群众眼里看的是干部,心里记的是党恩。我们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向这些顽疾开刀!
三、靶向发力:从“学思用”到“知信行”,精准把握学习教育的实践落点
这次学习教育,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行之”。县委决定开展“五查五改”专项行动,具体要做到“五个贯穿始终”:
一是把“深学细悟”贯穿始终,筑牢信仰之基。创新“晨读15分钟”制度,每天班前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县直部门“一把手”轮流领学;开展“重走总书记调研路”活动,组织科级干部到2013年总书记视察过的红星村,现场感悟“半条棉被”的作风真谛;编印《身边的警示》案例手册,收录本县32起典型案例,用“乡土教材”敲响警钟。
二是把“刀刃向己”贯穿始终,根治顽疾之痛。推行“作风体检”三级联查:县委巡察组“点穴查”、纪委监委“交叉查”、群众代表“开门查”,重点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调研中的作秀式打卡”;建立“民生诉求直通车”机制,县直部门“一把手”每周三坐班12345热线,去年某局长现场解决群众反映的“自来水浑浊”问题,48小时内完成管网改造,这样的案例要成为常态;开展“基层减负回头看”,砍掉重复报表32项,合并督查检查15次,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坐在炕头”,而不是“坐在案头”。
三是把“实干担当”贯穿始终,夯实发展之要。在项目建设一线设立“党员先锋岗”,对全县68个重点项目实行“红黄绿”三色预警,去年因干部推诿扯皮导致滞后的3个项目,今年全部纳入“书记督办清单”;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乡镇干部每周至少3天驻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比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通组路硬化”问题,今年计划投入8000万元,9月底前实现自然湾全覆盖;开展“作风攻坚比武”,每季度评选“骏马奖”“蜗牛奖”,让“躺平者”躺不住,“混日子”没市场。
四是把“制度治本”贯穿始终,扎紧笼子之网。修订《公务接待实施细则》,明确“无公函不接待”“同城不接待”,推广“廉政食堂”,去年县直单位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23%;建立“八小时外”监督机制,通过家庭助廉、社区联防,管好干部“朋友圈”“生活圈”。某局副局长因在小区违建被群众举报,最终受到党纪处分,这警示我们“小事小节”也是监督重点;推行“作风问题溯源整改”,对每起违纪案例开展“一案双查”,既处理当事人,又倒查制度漏洞。比如,针对村级“微腐败”,今年将全面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公开”APP,让群众扫码即可监督。
五是把“为民造福”贯穿始终,厚植民生之情。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提质行动,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今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其中“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项目已启动,确保年底前完成100部;建立“群众评价作风”机制,每季度开展“万民群众评干部”,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去年某镇因群众满意度低于80%,3名班子成员被约谈,今年要继续强化“群众阅卷”导向;传承红色基因,挖掘本县“苏区干部好作风”历史,在县党校设立“作风教育馆”,让党员干部从“背着干粮去办公”的革命传统中汲取力量。
四、以上率下:从“关键少数”到“绝大多数”,全面扛牢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
同志们,作风建设好不好,关键看领导。县委常委班子要带头做到“五个表率”:
一是带头过“紧日子”。今年县直部门公用经费再压减10%,省下的钱全部用于民生;
二是带头说实话。县委常委会调研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
三是带头破难题。每位常委领办1个“硬骨头”项目,比如工业园区“标准地”改革,6月底前必须突破;
四是带头严家教。签订《领导干部家属助廉承诺书》,管好“身边人”;
五是带头受监督。县委常委每月公开“作风账单”,接受群众评议。
这里,我特别强调:对顶风违纪的,一律从重处理;对整改不力的,一律“一案双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律公开曝光。今天会上印发的《作风问题举报奖励办法》,最高奖励5000元,就是要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成为常态。
同志们,1934年,我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李有源,带着干部“夜打灯笼访贫农”,留下“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佳话。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更要以“赶考”的心态传承这份红色基因。
让我们以这次学习教育为起点,淬火铸魂、砥节砺行,用过硬作风迎接撤县设区的历史大考,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