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天下之祸,不生于逆,而生于顺

更新时间:2025-07-04 21:20:42 浏览:89

【写材料用典】天下之祸,不生于逆,而生于顺

 

【例文】天下之祸,不生于逆,而生于顺。顺风虽劲,难保不生逆浪;春阳虽暖,难保不降寒霜。认清形势、审己知微,才能收好帆。钟鸣鼎食之家,常有倾覆之祸;佩玉垂绅之士,须有切肤之忧。那些善于在高峰中看到低谷、在顺境里预知逆势的人,往往能够化险为夷,成就不凡事业。(中国纪检监察报《骑马莫轻平地上》)

【典故】出自宋代吕祖谦《左氏博议·晋赵盾侵郑》,物之以顺至者,必当以逆观。天下之祸,不生于逆而生于顺。剑盾戈戟,未必能败敌;而金缯玉帛,每足以灭人之国。霜雪霾雾,未必能生疾;而声色游畋,每足以殒人之躯久矣。

【释义】意思是,天下的祸患,不是产生于逆境,而是产生于顺境。指人在顺利的境遇中往往怠惰疏忽,反而容易招祸。

【赏析】古人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处逆境时,往往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头脑冷静清醒,故而能胜;而处顺境时,难免自视甚高、自我膨胀,对风险视而不见,对危机丧失警觉,故易跌倒。我国历史上,不乏如苏武等敢于向困厄宣战而取得非凡成就之人,也有不少如李自成等在逆境中崛起却在安逸中沉沦之辈。据《资治通鉴》记载,五代时后唐名将李存审戎马一生,深知幸福生活得来不易,他把战斗中自己负伤所中的百余枚箭头留给子孙,告诫他们安逸之时切莫忘本,其子孙亦多有所建树。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持续发展与进步,既要有不畏多难的勇气,更要有畏无难的清醒。19455月,面对抗战即将胜利的大好形势,毛泽东同志一口气列举了我们党可能遭遇的十七条困难,提醒大家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就是一针清醒剂赶考永远在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三个务必,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用法】主要适用于警示教育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保持政治定力,不因胜利而骄傲,不因成就而懈怠,不因困难而退缩,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材料 用典 生于 天下 之祸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