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教质量的提升,提升保教质量的核心在于教师队伍专业化,因此,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一直是幼儿园管理和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结合全体教师的自我评价、个人规划、职业发展需求,以及以往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实施中的经验和问题,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出发,重新对教师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我们从纵向的“从业经验”和横向的“专业特色”两个维度划分教师梯队,梳理出教师不同的专业需求。其中,“从业经验”主要以“教龄”为划分标准,意在关注不同教龄段教师的共性专业发展需求。“专业特色”主要以现实岗位工作需要和个人特质为依据,划分出具有特殊需求的教师团体,如新转入的教师、普通教师、男教师、骨干教师和中层干部,重在关照教师的个性发展需求。以此为依据,我们重新制订了以基础性模块、发展性模块、个性化模块为基础的模块化教师培养方案,以多元化的培训项目支持教师实现全面、个性化的专业发展。
基础性模块——关照共性发展需求
“基础性模块”旨在满足不同教龄段教师的共性专业发展需求。该模块在落实全体教师参与的业务培训、园本教研、教学考核等常规活动的同时,根据不同教龄教师的共性专业发展需求设置了相应的培训项目,如针对3年以内教龄的职初教师的“职初教师自研社”和针对具有16年及以上教龄的成熟教师的“带教导师工作室”
职初教师自研社
“职初教师自研社”项目是一个由3年以内教龄的职初教师共同参加并自助管理的项目。3年以内教龄的教师正处于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初始阶段,全面、规范、顺利地承担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是他们的共性需求。“职初教师自研社”以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社长,社长带领组员围绕规范化培训和为职初教师答疑解惑两大任务共同讨论、制订培训计划,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
其中,“规范化培训”主要针对入职一年内的新教师,由“职初教师自研社”内2~3年教龄的教师担任带教师傅,以“老带新”“经验传授”的方式帮助新教师快速掌握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和操作要求。同时,我们还注意收集职初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和疑问,邀请专家型教师和经验型教师开展专题讲座,为职初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有序开展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带教导师工作室
具有16年及以上教龄的经验型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技巧,承担了我园大部分带教任务。我们发现,这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成熟型教师由于自身的带教特长与带教内容的不匹配,导致部分带教任务的完成效果较差。于是,我们组织开展了“导师工作室”项目,帮助成熟型教师通过自主选择、同伴合作和带教流程优化解决带教活动中的问题,让每一位经验型教师都能成为优秀的带教导师。
每学年,我们根据导师们的教学特长,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带教小组,如职初带教组、见实习带教组、专项活动带教组等,并明确各个带教小组的带教目标、任务、措施等,为导师有的放矢地选择和开展带教工作做好前期的准备。在带教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带教类型定期召开“带教例会”,将同一带教小组内的导师和徒弟聚到一起,探讨带教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带教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带教工作结束后,我们会召开带教总结会议,引导各个带教小组的导师和徒弟一同回顾带教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将梳理后形成带教资源包,为下一轮带教工作指明方向、积累经验。
发展性模块——满足特色发展需求
“发展性模块”是为具有特殊发展需求或者个性发展特质的教师团体量身定制的培训模块,旨在从他们不同的专业发展需求出发,为教师的专业特色发展和持续发展搭建平台。在该模块下主要设置了新进教师适应性项目、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发展项目、骨干教师专业推进项目和男教师自俱乐部。
新进教师适应性项目
我们所说的“新进教师”主要指见习教师和有工作经验的新转入教师,针对这些教师,我们设置了“新进教师适应性”培训项目。这些教师除了要参与“基础性模块”中“职初教师自研社”的规范化培训外,还要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我们还为新转入教师提供了一学期到一年不等“适应性跟教”,由熟悉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搭班老师在班级日常教学工作中队他们实施带教,以便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幼儿园各项工作和幼儿园课程理念,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和新工作。
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发展项目
以往,我们对中层干部的培养由园长亲自引领,通过指导和实践相结合带教方式,中层干部的园所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在新制订的教师培养方案中,我们又将中层干部纳入教师发展和支持体系,开展了“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发展”培养项目,以进一步提升中层干部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管理能力。
比如,我们每学期初组织全体中层干部进行“头脑风暴”,引导他们在思维碰撞中分享创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每月召开一次的“管理质量监控会”,引导各部门的管理者观察、发现、思考各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每学期末要求所有中层干部以“计划小结”的方式分享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这些项目活动为中层干部管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搭建了平台,也为后续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积累了经验。
骨干教师专业推进项目
“骨干教师专业推进”项目是为骨干教师量身定制的培训项目。该项目主要包含骨干晋级培训和骨干引领培训。我们建立了“园级骨干-区级骨干-区级学科带头人”的层级晋升机制,打通了骨干教师的晋级通道,让每一位骨干教师都具有递进式专业发展的平台;开展“骨干示范活动”,由骨干教师开放教学活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评课研讨,特邀专家指导点评;由区级学科带头人领衔的组织“骨干工作室”,通过区级学科带头人带教校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带教普通教师的层级带教方式,既进一步发挥了骨干教师的教学引领作用,又能推进骨干教师实现持续发展。
男教师自俱乐部
男教师是我园教师群体中的少数,但他们特有的阳刚之气、与女教师截然不同的专业特长为幼儿园注入了新的活力。于是,我们成立了“男教师自俱乐部”,聚焦男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着力挖掘他们专业潜能,帮助他们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教学特色。比如,我们结合男教师在运动、科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特长,鼓励他们成立运动课程研究、科学活动研究、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等子项目研究小组,充分发挥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专业优势,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个性化模块——关注个体发展需求
“个性化模块”是针对所有普通教师的个体需求和兴趣爱好设置的培训模块。在该培训模块中,我们创设了涵盖教师各类专业发展需求的培训菜单,包含为具有艺术教学特长和兴趣的教师开设的“环境艺术社”培训项目、为具有信息技术和宣传特长的教师设计的“微信编辑部”培训项目、为想要提升教研活动组织能力的教师准备的“师训资源室”培训项目等,教师可以按照各自的需求从培训菜单中选择1~2个项目进行自主学习。
与基础性模块和发展性模块有所不同,个性化模块的培训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每一位普通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教师自主、多元化的专业发展需求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效地整体推进教师队伍个性化的发展。
以基础性模块、发展性模块、个性化模块为基础的模块化教师培养方案,是在对全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基础上制订而成的,确保教师专业培训的全面性、针对性和个性化,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但随着教师培养方案的深入落实,新的问题和新的需求也不断产生,对此,我们在后续的实践和研究中还将继续增加新的培训模块和培训内容,为持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更为丰富、有利的条件。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①【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②【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请各位用户务必收藏好以上两个网站,收藏好网址,终身可访问或下载全站公文范文
客服微信:gongwentangkf
微信公众号:【公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