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更新时间:2025-07-05 10:31:34 浏览:91

【写材料用典】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例文】“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提高党性觉悟,最终要体现在严以律己、干事创业上。提高党性觉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渐进过程。(解放军报《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典故】出自战国荀况《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释义】意思是,没有听闻不如去听一听,听到不如去见到,见到不如去知道,知道不如去实行到。

    【赏析】古人讲,“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从古至今,贤达之士一直把知行合一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重要途径,荀子倡言“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朱熹提出“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王阳明有箴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有“纸上谈兵”的典故。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自幼研习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后来赵括率军抗秦,生搬硬套兵书拟制作战方案,不知变通,致使xx多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日渐衰落。知行合一,是古人倡导的修身之道,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行为原则。毛泽东同志曾以“箭和靶”来比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说有些同志“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只干不学,就会不明事理;学而不干,终是纸上谈兵。科学理论的威力,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发挥出来。理论学习如果痴迷于书本,忽视日常工作实践,就会导致夸夸其谈、学风漂浮。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扑下身子,坚持在实践中求真知、在实践中出业绩、在实践中强能力,争当强国建设、复兴伟业的排头兵。

    【用法】主要适用于教育培训类、学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知行合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干好工作的能力。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材料 用典 之不 若知 若行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