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更新时间:2025-07-05 19:19:06 浏览:137

【写材料用典】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例文】“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越是时间紧迫、使命催征,越是任务繁重、千头万绪,越要求我们善于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积极主动作为,不等不拖、紧张快干,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解放军报《“想在前头,赶在前头”》)

    【典故】出自春秋时期吴国孙武《孙子兵法·兵势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释义】意思是,善于作战的人,总是注意利用有利于自己的必胜的态势,而从不责备部属,因此,他们能很好地量才用人,利用和创造必胜的态势。

    【赏析】古人讲,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势,指的是形势、趋势、大势,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体现,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进程。时移势变,因势定策,乃运筹国家方略之道;辨势习策,同心共济,是决胜国家未来之途。无论是强国强军还是干事创业,无论改革创新还是建设发展,都离不开对“势”的认知、把握、运用和塑造。势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并不会主动从天而降。只知谋势而不图进取,往往沦为纸上谈兵;只顾埋头苦干而不问时势发展,则容易南辕北辙。下棋的人都懂得一个道理: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局部服从全局,小局服从大局,这是毋庸置疑的。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对大事铁画银钩,方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有一次站在黄洋界上问战士,从这里能看多远?战士们有的说能看到江西,有的说能看到湖南,他接着大家的话说:“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新时代新征程,机遇千载难逢,挑战前所未有,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审时度势,胸怀全局,立足长足,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战略定力迎挑战,在各自岗位上干出新业绩,为大局增光添彩。

    【用法】主要适用于动员部署类、教育培训类讲话,侧重强调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把握好工作主动,落实好工作任务。


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稿首发平台:www.gongwentang.com(公文堂)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材料 用典 战者 求之 于势 不责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