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
【例文】“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面对物质利益诱惑要始终不改变做人的准则。东汉时期,刘宠出任会稽郡太守,任职之初就树立了清廉为民的志向,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在任期即将结束时,刘宠依然保持清廉本色。(中国纪检监察报《慎终如始》)
【典故】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忠廉》,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也者,必原仁之所在。原仁之所在,然后得正焉。若夫志以强毅,言以恭正,事以悬断,制以适情,不淫于货,不遁于难,此持廉之道也。
【释义】意思是,面对巨大的物质利益诱惑却始终不改变做人的准则,才可以称得上廉洁。
【赏析】临财毋苟得,临利不妄取,这既是廉与贪的区别,也是得与失的智慧。廉的基本要求是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明代理学家薛瑄认为清廉自守有三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为下也。“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才能做到以强大的自制力筑牢思想防线。从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到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再到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古人用自身言行告诫世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诱惑,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廉。纵观当前违纪违法党员领导干部,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丧失了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未能做到知止善止。这也警示我们,要做到清正廉洁,既要清醒坚定,又要行动有力;既要“识得破”,又要“忍得过”。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品德,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本要求。面对诱惑,关键是要稳住心神、管住欲望,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守住人生的底线,自觉做到不义之财不贪、不法之事不干、不正之风不染。
【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建设类、警示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应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树立公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稿首发平台:www.gongwentang.com(公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