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街道关于开展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自查报告
街道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整体提升。现将xx街道专项整治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在整治街道权责不对等问题方面
为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提升服务效能,成立履职清单工作专班,将街道各站所全面纳入其中,通过明确部门职责清单,对工作职责进行系统梳理与优化。注重规范“属地管理”事项,积极推进“五权下放”,确保基层有权管事、有人干事,切实提高基层的工作自主权和决策权。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鼓励群众参与监督,推动基层治理向民主化、透明化方向发展。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不仅增强基层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显著提升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在整治基层编制和工作力量不足问题方面
为强化基层治理能力,积极优化机构设置,科学统筹划转编制,并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补充人员,有效充实基层工作力量。目前,我街道在职在编人员已达到84人,编外人员152人,同时,还注重培养村后备力量,现有后备干部172人,形成梯次配备、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在此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规定,确保不存在抽借调人员现象,保障基层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各部门工作人员能够积极投身基层一线,深入群众,解民情,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提升工作效率,也增强群众对基层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三)整治基层党组织引领力凝聚力不足问题方面
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对党员及“两委”干部进行大规模的培训。全年共开展培训3000余人次,覆盖绝大多数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内容涵盖党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实践水平。通过培训,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更加扎实,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在特色教育活动方面,成功举办14期“头雁论坛”,邀请优秀党员干部分享工作经验,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同时,结合重要节日和时事热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这些活动不仅丰富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整治信息平台重复建设、数字赋能变“数字负担”问题方面
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我单位建立严格的规划审批机制,确保每个信息平台的建设都经过充分论证和需求分析,避免因缺乏统筹而导致的重复建设现象。注重跨部门间的协调合作,确保各部门间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接口规范,实现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五)整治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与实际需要有差距问题方面
为提升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开展3次乡村振兴大比武,通过实地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促进各村之间的学习借鉴和良性竞争。同时,组织4次第一书记观摩会和23次村书记外出参观学习,拓宽基层干部的视野,激发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和新动能。这些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六)整治村社区组织行政事务多、机制牌子多、不合理证明事项多方面
关于行政事务多的问题,已积极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幅精简村社区承担的行政事务。例如,原本需要村社区盖章确认的低保申请、计划生育证明等事项,现已通过数据共享、在线办理等方式,实现群众少跑路、信息多跑路。同时,建立行政事务清单制度,明确界定村社区的职责范围,有效防止上级部门随意向村社区摊派任务的现象。
针对机制牌子多的问题,我单位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过去,一些村社区因工作需要,挂满各式各样的机制牌子,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给群众带来困惑。为此,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机制牌子进行统一清理,仅保留必要的、符合政策要求的牌子,使村社区的工作环境更加简洁、高效。
关于不合理证明事项多的问题,已按照上级部署,开展“减证便民”行动。通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取消一批不必要的证明事项,如“亲属关系证明”等,切实减轻群众的办事负担。同时,建立证明事项清单制度,对确需保留的证明事项进行明确和公示,确保每一项证明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合理的必要性。
(七)整治不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法治方式,热衷搞运动式、命令式治理问题方面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改革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治理工作的全过程。注重倾听群众的声音,尊重群众的意愿,确保治理工作既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又能够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建立科学、民主、透明的决策机制。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注重决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及时将决策结果向公众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始终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注重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和执法能力。同时,加强对治理工作的法治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实施。
(八)整治部门各自为战、统筹协调合力不强问题方面
在推进济莱高铁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摒弃以往部门间各自为政、缺乏沟通的传统做法。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成立跨部门项目组,涵盖信息、规划、交通、环保等多个关键部门。项目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确保信息共享,协同推进。这种跨部门合作模式不仅加快项目进度,还提升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注重加强部门间的日常沟通和协作,建立定期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例如,通过定期的部门间联席会议,各部门可以分享工作进展、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种常态化的沟通机制,不仅增强部门间的理解和信任,还为未来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下一步整改措施
首先,为“小马”赋能,做好“加法”,健全保障机制。通过“扩权赋能”、健全干部关爱机制、提供“过河”途径等方式,有效解决基层权能不足的问题。
一是推动“扩权赋能”突破基层“权小责大”难题。一方面,通过“减上补下”等方式加大编制人力资源向基层倾斜力度,让基层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二是对基层干部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困难,要充分予以理解支持和帮助。持续加大对基层干部学习培训、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关心关爱力度,为其安心干事、放心打拼创造更好条件。三是既要给基层下达“过河”的任务,又要为其提供“桥”和“船”。把各类政策和资源沉下去,把优秀的干部派下去,让基层有“劲”更有“径”。
中国共产党济南市钢城区委xx街道工作委员会
2025年xx月xx日
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稿首发平台:www.gongwentang.com(公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