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委书记在全县宗教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材料

更新时间:2025-07-07 12:56:41 浏览:134

乡党委书记在全县宗教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材料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x乡党委就近年来我乡宗教工作开展情况做汇报,重点围绕“强化党的领导、依法规范管理、促进和谐共生”三个层面,汇报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一、坚持党的领导,筑牢宗教工作“根与魂”

宗教工作是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我乡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原则,通过“三个贯穿”确保宗教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构建“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针对宗教场所分散、管理力量薄弱的现状,我们建立“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宗教场所”三级管理网络,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宗教场所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制定《宗教工作责任清单》,将政策宣传、活动监管、安全防范等12项职责细化到人,纳入村级年度考核。比如,在春节、中秋等宗教活动高峰期,实行“包村领导驻点、村干部巡查、网格员值守”三级联动机制,确保活动安全有序。2024年除夕夜,某村基督教聚会点因电路老化突发火情,网格员15分钟内到场处置,避免了一场安全事故,这正是“三级联动”机制实战效能的生动体现。

(二)打造“红色教育阵地”,夯实思想根基。依托乡镇党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设“党的宗教政策大讲堂”,每年组织乡村干部、宗教场所负责人集中学习《宗教事务条例》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创新开展“三进三讲”活动:进场所讲政策、进信徒家庭讲法治、进村组讲案例,通过“板凳会”“庭院课堂”等形式,用群众语言解读政策。2024年,全乡开展专题宣讲42场,覆盖信教群众1200余人次,有效扭转了“宗教事务是私事”的错误观念。特别是在“政策赶大集”活动中,将宗教法规编成三句半、快板书,让群众在赶集购物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某信教群众听后感慨:“现在才明白,爱国与爱教从来都是一体的”。

(三)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建强骨干队伍。针对宗教场所负责人老龄化、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联合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建立“1+1+N”帮带机制,即1名乡镇干部、1名宗教界代表人士结对帮扶N名年轻教职人员。通过“理论授课+实践锻炼+异地考察”模式,分批组织场所负责人到先进地区学习规范管理经验。目前,全乡6名宗教场所负责人中,40岁以下占比达67%,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高至50%,队伍结构显著优化。特别是通过“轮值主持”制度,让年轻教职人员参与场所管理决策,某寺院32岁的住持候选人通过3个月实践锻炼,成功解决历史遗留的20万元债务问题,展现出新时代宗教界人士的责任担当。

二、坚持依法管理,系好宗教活动“安全带”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关键。我们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以“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为抓手,推动宗教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连续三年获评“全市宗教法治建设示范乡镇”。

(一)严把“三道关口”,规范场所管理。一是严把“准入关”,对新申请登记的宗教场所,实行“四必审+两公示”制度:必审资金来源合法性(联合市场监管、金融部门核查)、必审人员构成(要求负责人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必审活动方案合规性(对照《宗教事务条例》逐条审核)、必审安全预案可行性(联合消防、应急部门现场评估),2024年依法驳回2起违规建寺申请,其中某企业欲以“宗教养老”名义开发商业地产的申请被当场否决。二是严把“运行关”,制定《宗教场所财务管理办法》,要求所有场所设立对公账户,安装税务监制发票机,每季度公示收支明细,2024年通过财务审计追缴违规资金8.7万元。三是严把“退出关”,对连续3年无信教群众活动、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依法启动注销程序,近两年平稳关停3处“僵尸场所”,其中某废弃道观经协商转为乡村记忆馆,实现场所功能的合法转化。

(二)创新“四色预警”,强化动态监管。借鉴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建立宗教领域风险“四色预警”机制:将场所按风险等级分为红(高风险)、橙(较高风险)、黄(中风险)、蓝(低风险)四色,实行差异化监管。红色场所由乡镇主要领导包案,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并配备24小时监控;蓝色场所由村级网格员每月巡查一次。2024年,通过该机制提前化解宗教矛盾纠纷7起,包括2起因土地权属引发的教派冲突;整改安全隐患12处,如某寺院违规存放液化气罐问题在24小时内完成整改。特别建立“预警降级”激励机制,某教堂因连续12个月零隐患由橙色降为黄色,激发了场所自主管理积极性,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三)开展“五大专项行动”,深化综合治理。针对宗教领域突出问题,连续三年开展“五大专项行动”:一是“去商业化”行动,清理宗教场所违规承包经营项目3个,如某寺院“头香高价拍卖”活动被叫停;二是“崇俭戒奢”行动,整治大操大办佛事活动2起,单场法事费用平均下降60%;三是“非法出版物”清查行动,收缴非法宗教书籍126册,其中某境外渗透刊物被及时查获;四是“未成年人保护”行动,建立14岁以下信教儿童台账,落实“一人一策”帮扶,帮助3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五是“网络宗教”治理行动,监测处置违规信息23条,约谈3名违规直播教职人员。通过持续整治,宗教领域秩序明显好转,2024年涉宗教投诉量同比下降78%。

三、坚持中国化方向,画好团结奋进“同心圆”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我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宗教界在文化、道德、社会层面主动融入发展大局。

(一)实施“文化润教”工程,增进价值认同。开展“三爱”主题教育(爱国爱教爱家乡),组织宗教界人士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振兴示范点,举办“我和我的祖国”书画展、“家乡新变化”摄影赛等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超800人次。指导宗教场所设立“文化长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宗教教义阐释,比如某寺院在经堂悬挂“爱国守法、团结进步”楹联,某教堂用《圣经》故事解读“诚信友善”理念。特别是通过“经典诵读会”活动,组织信教群众共学《孝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经典著作,推动宗教教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得到信教群众广泛认可,某清真寺阿訇感慨:“现在讲经,既讲‘两世吉庆’,更讲家国情怀”。

(二)搭建“服务社会”平台,彰显宗教正能量。引导宗教界开展“五教同行·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组织信教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2024年,全乡宗教界捐建“同心路”2条、资助困难学生18名、为孤寡老人提供生活帮扶300余人次。特别是在抗旱救灾中,某寺院主动开放蓄水池,解决周边3个村组饮水难题,某教堂将活动经费2万元用于购买抗旱物资,展现了宗教界的责任担当。

(三)探索“融合发展”路径,促进交往交流。针对宗教场所周边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混居的实际,创新开展“邻里节”“结对子”等活动。比如,在某村试点“宗教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建模式,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共同编排文艺节目、举办体育比赛,打破隔阂、增进感情。目前,该模式已在全乡推广,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4个,相关经验被《中国宗教》杂志刊发。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乡宗教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仍存在宗教治理法治化水平不够高、宗教界人士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以“数字民宗”建设为抓手,搭建宗教场所智能监管平台;二是以“教风建设”为主题,开展宗教界崇俭戒奢教育活动;三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引导宗教界参与乡村振兴。我们坚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够开创宗教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和谐某乡、幸福某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请各位用户务必收藏好以上两个网站,收藏好网址,终身可访问或下载全站公文范文

客服微信:gongwentangkf

微信公众号:【公文堂】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工作 全县 座谈 记在 乡党委 宗教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