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思诚为修身之本

更新时间:2025-07-06 02:56:35 浏览:77

【写材料用典】思诚为修身之本

 

    【例文】古人云,思诚为修身之本,反映了“诚”在个人修养中的基石作用。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常思诚,不仅是个人道德操守涵养的必修课,更是履职尽责、服务人民的必然要求。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应将“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始终做到忠诚于党、求真务实、诚待群众,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解放军报《思诚为修身之本》)

    【典故】出自宋代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释义】意思是,真诚是个人修养的根本,而明确善良的行为则是保持真诚的基础。

    【赏析】古人讲,“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商鞅变法图强获得成功,始于徙木立信取信于民。商鞅制定好变法之策后,并没有立即公布,而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宣布谁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十镒黄金。就在百姓感觉难以置信之时,赏金加到了五十镒,终于有人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当即兑现承诺,以此向国民宣布变法的决心和信用。循名责实,信赏必罚,改革法令迅速得到有力推行,为后来秦国的兴盛局面奠定了基础。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没有信义,就没有立世之本。孔子认为,如果国家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则“民无信不立”,国家就会垮掉;如果一个人不讲信义,则“不知其可也”,无法确定这个人是否能把事情做好。对于诚信的重要性,《荀子》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道德修养,第一位的就是“诚”。现代汉语中,将“诚信”二字连用,表示处事真诚、讲信用。诚侧重内心层面,指内心情感的真实无伪、自然流露。信侧重于人际交往层面,指言而有信、遵守信用。诚于中,信于外,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坚持以诚为本,坚持对党忠诚老实,工作求真务实,为人诚实可信,坚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教育培训类讲话,侧重强调诚信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稿首发平台:www.gongwentang.com(公文堂)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材料 用典 修身 思诚 之本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