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臭水体治理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7-06 00:13:47 浏览:95

 

 

一、主要做法

XX村是XX地区的一个普通村落,隶属于XX区渠沟镇张楼行政村,面积X.X平方公里,人口XXX户、XXX人,村域内洪碱河、申家沟、大庙沟等受上游工业污水和周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加上沟渠河塘常年淤积堵塞,水质恶化、水体黑臭,年年治理、年年反复。针对这一问题,XX区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引入市场主体、实施系统治理,走出了一条“脱黑脱臭”之路。

(一)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先后印发《XX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XX区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等文件,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谋划、指导协调。渠沟镇先后召开协调部署会议X次,协调解决矛盾纠纷X余起。村两委班子带头,组织党员干部严格把控、反复论证入水口选址、流域布点,生态溢流坝、立体修复区的布置等过程设计,全力推进黑臭水体综合治理。

(二)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引导群众参与,对黑臭水体“要不要治、谁来治、怎么治”等问题,召开村民小组长会、群众座谈会,收集群众意见、建议XX余条。村“两委”成员和老党员带头,发动XX余名党员群众投工投劳,清理沟渠池塘X.Xkm,整治违规养鱼坑塘X个。

(三)引入市场运营。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择优筛选XX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水环境治理公司)参与黑臭水体治理,充分发挥专业“治水”公司在资金、技术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该项目建设周期X个月,造价约XXX万元(含建设及X年运营),涉及X条沟X个塘,全长约X.Xkm,后期无需兴修基建、投放药剂、购买设备,维护费用约X/m²/年。

(四)实施系统治理。坚持上下游、左右岸统筹,沟渠河塘、地表地下兼治的系统理念综合施策。首先,控源截污。采用三级消解技术,将生活污水输送至配水池,利用渗滤系统就地资源化利用,消除生活污水进入水系的隐患。其次,“死水”变活。将现有的沟渠水塘连通,在上游河道(大庙沟)设置XX.Xkw的补水泵(XX备)提水至徐黄楼村东部的水塘(外来补水的首站净化塘),在XX中心沟、XX徐黄楼南北沟等关键节点设置X处生态跌水堰,提高水中氧气含量、增加水体驻留时间,在西侧水塘与沟渠连接处设置XX.Xkw的活水循环泵,以此构建成局部区域的活水循环。最后,水岸同治。岸边种植菖蒲、美人蕉为主的挺水植物;河道中间点缀少量睡莲、荇菜等浮叶植物;水中采用扦插式、杆线式、悬浮式投放螺类、蚌类等水生动物,特别是在水系末端进行高密度贝类养殖,利用其强效滤食能力对来水进行深度净化,将河道沟塘打造成水质良好、水面清洁、河岸优美的生态景观带。

黑臭水体治理以来,村内沟塘的地表水体水质主要指标(CO党、NHX-NTP)已提升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XXXX-XXXX)中的Ⅲ类水,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成功举办XX年张楼村葵花节,吸引游客X万余人,还带动了葵花籽油深加工、民宿经济、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隶属的张楼行政村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XXX.XX万元,同比增长XX%。通过村集体经济“反哺”,修建柏油路X.X公里,水泥路、煤矸石路X.X公里,板桥和涵管桥XX座,安装路灯XXX盏,种植槐树、石榴树XXXX棵。

二、推广建议

XX村模式”是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有益尝试,对于我市其他地区农村水环境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加强高位推进。一是成立“一水一专班”。成立由分管市领导为组长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会商和不定期召开现场会的工作机制,统筹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务、住建等成员单位,切实加强对全市部门、区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二是建立“一水一档”。调查摸清各县(区)镇村黑臭水体底数,准确记录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行情况以及坑塘沟渠利用现状,科学分析黑臭水体基本信息、污染特征、成因等,完善全市农村黑臭水体清单台账,并及时将新排查新发现的污染水体进行增补和完善。三是编制“一水一策”。综合考虑各县(区)镇村不同地理区位、水系布局、功能分区等因素,结合《XX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XXXXXX)》,打破县区行政壁垒,围绕全市水网布局,制定“跨村域”“跨镇域”“跨县(区)域”的合作治理工作方案。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选择经济基础较好、班子能力过硬的村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议我市XX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可以全面推开,争取此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二)探索多元运营。一是“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借鉴XX村向水韵公司购买水环境治理服务的方式,将设计、施工、运维等各环节整体打包给有资质公司,并根据最终治理效果支付费用。二是“国企+民企”合作模式。借鉴无锡市锡山区联合省环保集团与本地企业共同组建投资主体—苏环(无锡锡山)环境有限公司,分步建设滚动投资的模式,探索“国企+民企”合作成立联合公司,打造“企企”协同发展新模式。三是“镇村合作”模式。坚持市县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组织推进模式,采取“政府付一点、村集体解决一点、受益者出一点、产业创收平衡一点”的方式,共同参与水环境治理。

(三)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强化管理机制。农村黑臭水体三分靠治、七分靠管。要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明确管理模式、维护内容、职责划分及奖惩办法等,保证黑臭水体“长制久清”。二是强化资金支持。创新资金使用方式,通过发行专项债及统筹整合农村环境整治、河湖长制落实、乡村振兴等涉农资金,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项目结合起来,实现黑臭水体治理与产业开发的有效融合和收益反哺。三是强化工作考核。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作为“千万工程”重要内容,制定可量化、可执行的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倒逼各单位自觉找差距、补短板,持续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

(四)发挥村民作用。一是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抖音、微信等平台,提高群众对黑臭水体治理的知晓率、支持率。组织镇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让群众看到差距、形成共识。二是共建共享。充分发挥本地农民的主体作用和优势,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民”的方式,尽可能多地吸纳村民参与项目建设、管护,实现村民收入增加、企业成本降低的“村企共赢”。三是激励监督。参照乡村振兴“积分制”管理制度,将积分兑换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结合起来,激励村民发现、解决水污染问题,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水环境保护氛围。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请各位用户务必收藏好以上两个网站,收藏好网址,终身可访问或下载全站公文范文

客服微信:gongwentangkf

微信公众号:【公文堂】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关于 调研报告 治理 水体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