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

更新时间:2025-07-06 02:36:45 浏览:55

【写材料用典】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

 

    【例文】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东汉名臣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出杨震的责备之意,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大感惭愧,怏怏而去。(中国纪检监察报《不为物役》)

    【典故】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释义】意思是,不做不该做之事,不贪图不该占取之物,就是这么简单而已。

    【赏析】唐代陆羽在《六羡歌》中写道,“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一生崇尚平淡质朴生活,体现了淡泊名利、恬淡高雅的人生追求,以及面对功利时所秉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明朝名臣于谦为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送他,他坚决不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为官者只有约束自己的欲望,不该伸的手坚决不伸、不该收的东西绝对不收,才能胸怀坦荡,秉公办事。俗话说:“鱼不忍饥钩上死,鸟因贪食网中亡。”适度的欲求是一个人奋进的动力,但如变成贪婪失去节制,迟早要招致大患。晋朝官员吴隐之,在赴广州刺史任上路经“贪泉”,人称饮“贪泉”之水就会变得贪婪无比。他酌而饮之,并写下诗句:“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后来,吴隐之被称为晋代第一良吏。事实证明,清与不清,不在外物,而在一个人的内心。新时代党员干部时刻把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牢记于心,深刻认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严守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自觉从“不能腐”“不敢腐”升级为“不想腐”。

    【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建设类、警示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淡泊名利,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踩红线。


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稿首发平台:www.gongwentang.com(公文堂)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材料 用典 不为 其所 无为 无欲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