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河南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1.胚胎组织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充分,对外界刺激反应较慢,如果将胚胎组织注射到受外伤的成年人体内,可有效防止伤口疤痕的形成。成年人血小板中的一种生长因子可加快伤口愈合,研制具有抑制这种生长因子作用的药物,在伤口出现12小时内,将该药物敷于伤口部位,伤口愈合后亦无疤痕。
关于上述两种医疗措施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其共同作用是使伤口对外界刺激反应较慢
B.其共同作用是使伤口改变自然愈合的状态
C.其共同作用是使伤口处血凝速度明显降低
D.其共同作用是使伤口的愈合过程相对缓慢
2.鲁迅和青年们谈话,不爱用教训口吻,从不说“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一类的话。他以自己的行动,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作出暗示,让人体会到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鲁迅对青年的教导,与众不同,追求一种独特的方式
B.鲁迅对青年进行教育,宽容大度,启发他们自己觉悟
C.鲁迅对青年进行教育,善于引导,鼓励他们弃旧图新
D.鲁迅对青年的教导,讲究形象性,启发他们明辨是非
3.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淮南子·人间训》云:“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惟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看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证关系。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A.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与弊组成
B.要善于分析,争取做到利大于弊
C.利与弊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D.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做到有利无弊
4.文学家在克隆一个时代横断面风景线的同时,克隆了自己人生的风景线。品察他们的克隆有双重意义:一是品察在时代变幻中凸现的人文景观,二是品察他们在时代场景中自身的人格取向。这段文字所表明的中心是()。
A.文学家肩负着反映时代和展示人生的双重任务
B.表现时代和展示人生,是文学创作的双重目的
C.欣赏文学作品可以使读者了解文学家们的社会人格
D.欣赏文学作品有认识时代和文学家人格的双重意义
5.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不是万能的,无缺陷的。它由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来进行自发的调节。这种调节带有滞后性,就是说从价格形成到信号反馈再到产品产出效应,有一定的时滞。
作者认为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的“缺陷”是()。
A.自发性和盲目性
B.滞后性和调节性
C.自发性和滞后性
D.竞争性和调节性
6.假使我们打些比喻,那么短篇小说作者所应选择也是最适宜表现的是:可以证明地层结构的悬崖峭壁,可以泄露春意的梅萼柳芽,可以暗示秋讯的最先飘落的梧桐一叶,可以说明太古生活的北京人的一颗臼齿等等。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短篇小说()。
A.要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展现不同人物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
B.最适宜表现社会和自然的重大主题中那些振奋人心的情节
C.无法完成长篇或中篇的任务,它只能描写事物的关键部分
D.应该选取最贴近主题、最有代表性的情节来塑造艺术形象
7.科学家发现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个发现可能会解答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地球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长1/700秒,即每过一年,一天要延长0.5秒,据此预测,再过x亿年,一年将只有250天了。对“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的“解答”,最准确的是()。
A.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运行时间延长
B.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运行时间缩短
C.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D.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8.有人也许认为,“写文章只要不妨害所表达的义理,材料细节有点出入是无所谓的。”义理是文章的灵魂,大凡写文章,不会不关注这一点。这种关注就应包含对支撑义理的材料的审慎核查与选用。对画横线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评了只重视表达义理,但是不重视材料真实性的错误认识
B.肯定了既重视义理的表达,也重视材料细节必须真实的主张
C.批评了借口不妨害表达义理,而忽视材料真实性的错误认识
D.肯定了材料对表达义理的作用,不主张苛求材料细节的真实
9.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格局。孔子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是“礼”和“仁”。“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的精神原则。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孔子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把礼和仁统一起来了
B.孔子认为礼和仁是区分庸人与圣贤的根本标志
C.孔子把礼视为立身之本,并用仁来补充规定礼
D.孔子的理想人格就是内仁外礼的“仁—礼”人格
10.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这话没错。但也不必为此走向极端,夸大书籍对人的品格的影响。更多的情况是:________。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好人读了坏书受害至深,坏人读了好书受益甚微
B.好人读了好书取其精华,坏人读了坏书取其糟粕
C.好人读了好书好上加好,坏人读了坏书不可救药
D.好人读了坏书仍是好人,坏人读了好书仍是坏人
11.从1901年到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60年代以后亚、非、拉美作家居多数;90年代则完全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60年代以后正是欧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
B.不排除技术和科学的干扰,就没有优秀文学作品
C.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D.科技发展是以文学作品丧失人文魅力为代价的
12.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将委托专业金融机构对中国女足发展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其收益部分用于资助中国女子足球队改善生活和训练条件,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选拔后备力量。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A.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将解决中国女足所面临的问题
B.广泛开展交往合作,是培养和选拔女足后备力量的保证
C.中国女足的活动,由受委托的专业金融机构管理和运作
D.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已确定了管理机制和运作规则
13.研究基本粒子,须借助极高的能量。欲知物质的微观结构,首先得变革微观物质,即得想办法把原子、原子核,以及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打碎,把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各种性质暴露出来。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微观物质”解说正确的是()。
A.前者指各种小粒内部组合模式,后者指构成物质的各种小粒
B.前者指原子结构(含原子核),后者指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
C.二者反映了微观物质世界结构,即小粒结构构成了微观物质
D.二者都指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质子以及中子等各种小粒
14.鲁迅满怀悲愤的写道:“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对上文中“延口残喘”一词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反映鲁迅英勇抗争,一往无前的无私无畏精神
B.反映鲁迅对只能写文章纪念捐躯青年的无奈
C.反映鲁迅先生处于极为险恶、压抑的环境之中
D.反映鲁迅先生悲愤的心情和奋力抗争的精神
15.苏轼认为,贾谊才学虽高,但不能审时度势,以致郁郁而死,未尽其才。他还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从贾谊的际遇看,苏轼说的是实情;但是,导致贾谊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朝统治者的错误。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A.苏轼认为,识见不足是阻遏贾谊才智发挥的重要原因
B.苏轼没有着眼社会环境来分析造成贾谊悲剧的本源
C.苏轼经历坎坷,所以与未尽其才的贾谊同病相怜
D.苏轼肯定了贾谊的才学,同时指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
16.凡能创造美的艺术家,其学习起点必高。如起点甚卑,则易与世俗同流。现代一些老的艺术家,其起步多在三十年代之初,师承鲁迅现实主义之教,投身中国革命洪流,根底甚厚。其积累之经验,可为后代言传身教者,当亦不少。不符合本段意思的是()。
A.学习的起点高的艺术家,可如鲁迅一样不与世俗同流
B.学习起点高,可以创造美,并可为后代言传身教
C.一些老艺术家师承鲁迅,投身革命,可为后代师表
D.学习起点高低,影响艺术家品格,也影响艺术造诣
17.专家们对农作物的生产加工应用生物基因技术,反应不一。大部分专家认同一个严肃的想法:发展基因改良植物与“长期但确实的风险”相关。下列观点,与“大部分专家”态度明显不一致的是()。
A.不能因转基因食品尚未出现严重负面影响,就说它无害
B.考虑基因改良植物的负面影响,是没有什么根据的
C.在还没有科学公断时,不应告诉大家某一技术是安全的
D.呼吁暂缓转基因作物在大范围内种植,是有理由的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8~21题。
科学家利用卫星进行了有关实验:一些星际空间的小分子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生成了氨基酸等大分子。一些科学家认为彗星在空间运行时会吸附上这些大分子;而且,由于彗星结构松散,其吸附的大分子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更容易产生类生命物质。它们虽具有类似原始生命的结构,但不能自我复制。据此推测:地球生命之源可能来自xx亿年前坠入地球海洋的一颗或数颗彗星。当时地球大气密度很高,减慢了彗星下坠的速度,使彗核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从而保护了彗核表面的类生命物质。当彗核坠入海洋后,它们得到了再发展的条件,便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系统(通常由上百个分子组成)。该系统只让氧气、水等小分子进出,而氨基酸等则不能进出,久而久之这种有序状态促成了该系统能自我复制,进而导致了生命的诞生。
18.“它们虽具有类似原始生命的结构”中的“它们”指的是()。
A.经紫外线照射的小分子物质
B.类生命物质
C.接受紫外线照射过的氨基酸
D.大分子物质
19.“当彗核坠入海洋后,它们得到了再发展的条件”的含义是()。
A.海洋使彗核表面的类生命物质处于系统而有序的状态
B.彗核表面的类生命物质只有在海洋中才能生存和发展
C.海洋为彗核表面的类生命物质的进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D.彗核表面的类生命物质在海洋中找到了生命的起源地
20.文中所说的“更为复杂的系统”的最重要的功能是()。
A.能自我复制其中类似原始生命的结构
B.能让氧气、水等小分子进来,不让氨基酸等出去
C.能贮存氧气、水和氨基酸等重要物质
D.能使上百个类生命分子聚合在一起并长时期存在
21.下列适合作本文标题的是()。
A.彗星上面有生物
B.地球生命起源之谜被揭开
C.彗星是地球之父
D.地球生命起源之谜有新解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2~25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出现了电子图书馆。人们在探讨图书馆的未来形式时,还提出诸如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和全球图书馆等新概念。
狭义的电子图书馆是指使用电子介质(磁盘、光盘等)存贮、检索和传递信息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也没有传统印刷型图书,而是利用纯数字化的信息为读者提供网上服务;虚拟图书馆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只是一种为用户提供各种入口去获取所需信息的环境,它拥有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并能使用户任意浏览和存取信息。
实际上,这三类图书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图书馆界统称其为电子图书馆。美国《电子图书馆法案》明确了电子图书馆系统应具备的特征,即:(1)利用一系列技术能够将包括教育和研究在内的大量信息发送到家庭、学校和社区,并能提供检索;(2)提供的多媒体程序能为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教育与学习提供帮助;(3)这些信息与服务可提高生产效率,能为每个人的生活提供新的选择,并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4)这些信息与服务必须是可共享的。
22.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陈述最准确的是()。
A.指出了电子图书馆出现的时代背景
B.展示了电子科学技术领域的新成果
C.交代了电子图书馆出现的科技因素
D.介绍了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3.属于“电子图书馆系统应具备的特征”的是()。
A.在家庭、学校、社区间建立大量信息的联系
B.为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与学习提供帮助
C.可提高生产效率和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D.必须使每个人享受这些信息与服务
24.对“虚拟图书馆”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
A.非独立实体,是用户利用网络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环境
B.有先进的工作系统,而不具有传统图书馆的建筑特征
C.虚拟,是针对传统的实体概念而言,并非虚设之意
D.拥有专为用户个人设置的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
25.下列各项陈述,不符合第三段文意的一项是()。
A.电子图书馆应具备为社会上每一个人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B.电子图书馆承担着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高生活水平的任务
C.为教育与学习的社会化提供帮助是电子图书馆的重要特征
D.供用户检索信息和提供信息服务是电子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6~29题。
西安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坚硬的黑陶为特征。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陶器、铜器或者其他器物,有“物勒工名”的传统。殷代的青铜上就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似。由后比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彩陶上的花纹。有些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鸟形、兽形、草木形等等,画得精巧,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着柔软性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分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
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使用着颜料和柔软性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下来。
26.第1段中“由后比例前”的意思是()。
A.根据以前的来类推后来的
B.由后来的来规范以前的
C.由以前的来规范后来的
D.根据后来的来类推以前的
27.作者认为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具有文字性质,其理由是()。
A.半坡彩陶上的刻画比较简单,因而意义至今尚未阐明
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记号同殷代青铜器上的刻画文字极相类似
C.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虽没有意义,但和器物上的花纹明显不同
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常见,而黑陶上的刻画却为数不多
28.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的依据,正确的是()。
A.写在竹木上的文字质地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B.半坡彩陶上的花纹形式多样,都有别于刻画的绘画
C.半坡彩陶上已出现了具有文字性质的简单的刻画
D.半坡彩陶上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具象形文字特点
29.下列几种说法与原文不相符合的是()。
A.仰韶文化彩陶和龙山文化黑陶上的刻画记号是中国原始文字
B.半坡彩陶上刻画的意义已能解释,龙山黑陶上的刻画则不能
C.仰韶文化时期已有了在不同质地上用笔书写的初步文字
D.半坡彩陶上的某些符号与后来“物勒工名”的传统一致
参考答案
1.A【解析】本段话中两种医疗措施的共同点是使伤口愈合得更好,而B,C,D三项的意思都与此相反,所以本题最好用排除法很快可以得出答案A。
2.D【解析】要抓住这段话中最关键的一句“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作出暗示”,这样的教导当然是“讲究形象性”的,故选D项。
3.B【解析】题目中“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一句表明一般人都会趋利避害,但是“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一句说明利弊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只能是最大程度地争取做到利大于弊,故选B项。
4.D【解析】这段话中“品察他们的克隆”指的就是欣赏文学作品,所以这段话的重点是我们欣赏文学作品的双重意义而不是强调文学家的任务或创作目的,故选D项。
5.C【解析】本题难度不大,首先如果知道“竞争性”和“调节性”根本不是“缺陷”就排除了B和D两项,而文中完全没有提到“盲目性”,又可排除A项,所以选C项。
6.D【解析】这段话并没有涉及到要展现人物的思想情感,所以排除A项;所举的例子也不全是“重大主题”或“振奋人心的情节”,所以排除B项;更没有任何理由说短篇小说作者就无法完成长篇或中篇的任务,所以只能选D项。
7.C【解析】本题的解答要结合划线句子的后一句来看,地球每一天的时间延长了,而地球一天的时间是根据地球的自转来的,所以由此可以推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了,故选C项。
8.C【解析】划线句子的关键词一是“也许”,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出作者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二是“只要”,这就是以义理为借口而忽视材料真实性,故选C项。
9.D【解析】这一小段话是典型的“总-分-总”式的三段论结构,所以最后一句最好与首句的“理想人格”有所呼应,才能全面阐释孔子“理想人格”的含义。故最佳答案为D。
10.D【解析】由题意可以看出原句前后两层意思相悖,前一句说书能对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后句“但”字语意逆转。所以答案为D项。
11.A【解析】这段话的关键在最后一句“这是否意味着……”,作者并没有下任何论断而只是疑问,所以只有A项用了“可能”一词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
12.A【解析】本段话最后一句“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选拔后备力量”是并列的两件事,而B项却认为前者是后者的保证;选项C中女足的活动受委托的专业金融机构管理和运作并未提及,题目中只是说对女足发展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D项中说已确定,但是题意却是“将”,还未发生。故选A项。
13.A【解析】根据段落中“欲知……首先……”一句就可以很明显地知道,物质的微观结构指的是微观物质即各种小粒的内部结构,只有A选项清楚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14.A【解析】“延口残喘”是指一息尚存,生命即将终结。此处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悲愤、压抑和无奈的情绪,而不具有英勇抗争,一往无前的含义,故选A项。
15.C【解析】本题中苏轼认为贾谊“识不足”才造成他的悲剧,说明苏轼认为自己不会犯那样的错误,所以选项C说苏轼与贾谊同病相怜是与题意不符的,故选C项。
16.B【解析】本段第一句说“凡能创造美的艺术家,其学习起点必高”,意思是学习起点高是能创造美的必要条件,但并不一定是充分条件,而选项B就犯了这个错误,把必要条件当作了充分条件。
17.B【解析】文中大部分专家的意思是发展基因改良植物可能有风险,而B项的意思与此刚好相反。
18.B【解析】这句话是承接着上一句末的“类生命物质”而来的,所以这里的“它们”指的就是“类生命物质”。
19.C【解析】与题干中“得到了再发展的条件”意思最相近的是C的“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其它选项没有准确反映原题的意思。
20.B【解析】文中明确指出“更为复杂的系统”“只让氧气、水等小分子进出,而氨基酸等则不能进出”,B项最准确的表达了这句话。
21.D【解析】这篇文章总体上是对地球起源之谜又作出了一种解释,当然也只是一家之言,并不能说地球起源之谜就此揭开,所以最适合的标题应该选D项。
22.A【解析】从“随着……以及……”两句可知,全句主要介绍了“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和“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促成了电子图书馆的出现,所以应选A项。
23.B【解析】电子图书馆要能够将信息发送到家庭、学校和社区,但这并不要求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要建立联系,故A项不对;而“能为每个人的生活提供新的选择,并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不等于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C项也不对;D项出现了“必须”一词,显然不符合原文,只有B项正确。
24.D【解析】文中说“它拥有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但并没有说这是“专为用户个人设置”的,所以答案就是D项。
25.B【解析】第三段只是介绍了电子图书馆的特征,但并没有给它下任何任务,B项说“电子图书馆承担着……任务”显然不符合原文。
26.D【解析】文中紧接着这一句的“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正是对“由后比例前”的解释,也就是根据后来的来类推以前的,故选D项。
27.B【解析】文中在“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这句之后两句说殷代的青铜上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似”,就正是对其观点的佐证,故选B项,其它选项与论点之间完全没有支持作用。
28.C【解析】文中指出,半坡彩陶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花纹,因此也就是根据半坡彩陶上已经出现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来推断当时应该是有象形文字的,故选C项。
29.B【解析】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刻画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所以B项说“意义已能解释”是与原文不符的。
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稿首发平台:www.gongwentang.com(公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