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质量状况
(一)空气环境质量。2025年第一季度,全市综合指数为5.124,优良天数63天,同比增加5天,PM2.5浓度为62.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6%,重污染天数为7天,同比增加2天。
(二)水环境质量。根据上级部门公布数据,1-2月份,我市渭河兴平、南营2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分别为Ⅱ类和Ш类,3月份结果上级部门还未发布。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三)土壤环境质量。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无受重金属污染地块。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污染防治成效明显。
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召开了兴平市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专题培训会,拟定《兴平市2025年空气质量改善进位行动方案》,加快推进7家铸造、2家橡胶企业完成绩效升级任务,督促兴耀水泥粉磨站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每月不定期联合交警大队在重点路段或重点用车单位进行路查路检和排放抽测,对企业在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排放检测。
水污染治理方面:实施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和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加快推进农村(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强化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制定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园一策”方案,全面排查园区水环境问题,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每月对渭河断面上下游开展河域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到位,确保入河水质稳定达标。对我市城市饮用水源地及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监测,扎实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调查,严防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土壤污染防治及农村环保工作方面:一是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工作,要求现有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按照年度惯例开展土壤和地下水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工作,同时配合市级制定《咸阳市2025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二是拟定续签兴平市2025-2030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为市政府与各镇办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三是积极对接省生态环境厅争取胭脂河黑臭水体整治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目前资金已到咸阳市级财政,正在进行前期招标准备事宜。四是制定《兴平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方案》,将我市24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三个类别交由第三方公司进行托管运维,目前该项目招标已完成,第三方公司已经提前进行托管前修缮工作。
(二)环境监管规范高效。
一是规范案件办理,第一季度累计办理环境违法案件2件,均按法定程序正在办理。紧盯年度罚没目标,通过“线上催告+线下走访”督促企业履行法律义务,相关企业罚款缴纳率达100%,有效彰显执法威慑力;二是强化移动执法系统应用,每月检查企业超12家,累计检查50家次,实时上传执法记录,实现执法过程全留痕、可追溯。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率稳定在95%以上,通过“人工核查+系统预警”及时处置数据异常问题,确保企业排污状况全天候动态监管。三是聚焦移动源污染管控,联合交警、交通等部门开展“柴油车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对辖区内3家机动车检验机构、40多辆重型柴油车进行全覆盖检查。重点查处检验机构数据造假问题1起,车辆违法问题4起,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4份。通过路检路查与入户抽测相结合,有效遏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助力大气质量改善。四是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抓手,对7家涉水企业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排查废水处理设施运行、尾水排放达标情况、危险化学品储存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措施落实等风险点,累计发现隐患3个,建立隐患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目前均已整改完成。五是聚焦第三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督促指导督察反馈的兴平市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进行整改,目前通报问题已完成整改。同时,针对历次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逐一进行核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六是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按照“热情主动,有诉必应,及时处理,迅速反馈”的原则,妥善处理群众投诉问题,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一季度共受理环境污染投诉问题23件,处理率100%,结案率100%。七是开展农村面源水质监测及功能区噪声监测,落实监测站周边巡查及酸雨监测任务,完成城区饮用水及13家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监测工作。
(三)严把环评审批关口。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要求落实到每一个项目,严禁“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落地,严格按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明确的39个重点行业,项目必须按照绩效升级要求进行建设。持续优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对一精准服务,通过项目现场踏勘,专家技术评审,联网审批等一系列举措,助力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尽快落地。一季度累计审批建设项目报告表9个,完成网上登记备案项目16个,实现项目环评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双提升”。
(四)减排任务扎实推进。
为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减排任务,深挖减排项目,将任务明确到水污染物重点减排工程上。目前,已上报兴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再生水循环利用、陕西延长石油兴化化工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新改扩建2个减排项目。
三、工作亮点
(一)非现场执法创新突破。探索“科技赋能+智慧监管”新模式,依托在线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对12家重点排污企业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发现环境问题7个,均通过“线上预警—线下核查—闭环整改”机制高效处置。其中,利用无人机对工业园区开展立体巡查3次,精准锁定扬尘管控不到位点位1处;通过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数据分析,实现“不接触、少打扰”的精准监管,执法效能提升30%以上。
(二)持续深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配合省市制定2025年省级重点监管单位名录,我市延长石油兴化化工、绿邦化工等7家单位被纳入省级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督促7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土壤和地下水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工作;以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地块为抓手,因地制宜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有效化解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与土地开发进度之间的矛盾,与自然资源部门联动,所有用途拟变更“一住两公”的地块,未取得地块环境状况证明前,自然资源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保辖区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
四、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污染减排工作依然严峻,我市工业体量大,污染物排放基数大,空气质量改善任务艰巨。二是上级部门今年下达我市硬性指标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环境监管压力较大。三是生态环境系统人员年龄层次整体偏高,与日益繁重的环保形势和任务不相匹配,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五、二季度工作计划
(一)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以PM2.5和O3协同控制为主线,强化多污染物系统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发挥“一市一策”专家团队力量开展科技治霾,充分利用“智慧环保”大气污染防控信息化平台做到污染源动态监测。狠抓重点领域治理,按期完成企业绩效升级工作,加快推进重点企业用电监管及门禁系统安装,加强非道路移动源监管、生物质燃烧管控。狠抓重点行业减排,紧盯国省市新标准新政策新技术,指导企业对标开展治污设施升级改造,开展企业环境问题大整治系列专项行动。
(二)统筹水环境治理。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扎实开展水源地专项整治,强化执法监管,重点关注涉水工业企业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加强生态基流保障协调、掌握河道施工、断面上游水库检修停运及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等相关情况,紧抓风险源头管控,巩固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三)保障土壤环境安全稳定。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环境监管,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已纳入2025年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的土壤、地下水环境监管单位及涉重金属行业企业为执法检查重点,对辖区涉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防治单位全面排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实施,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护机制。强化固体废物监管,督促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开展自查,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
(四)扎实开展环境统计工作。进一步规范环境统计工作质量和数据填报准确性,督促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兴化化工有限公司、陕西欣雅纸业有限公司、兴平市华陆水务有限公司、咸阳兴平桑德水务有限公司5家完成环境统计季报填报工作。
(五)切实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围绕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的短板弱项,按照整改方案要求,持续推进问题整改,紧盯军工企业重金属超标问题整改落实,对企业问题整改全程跟踪帮扶指导,做好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讲解、整改标准的规范统一、整改质量的严格要求及整改进度的总体把控。对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清单,开展“地毯式”排查整治,建立“一问题一档案”。扎实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前期准备,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对已整改问题定期复查,对整改滞后问题挂牌督办,确保问题不反弹、责任不落空。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①【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②【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请各位用户务必收藏好以上两个网站,收藏好网址,终身可访问或下载全站公文范文
客服微信:gongwentangkf
微信公众号:【公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