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双月协商情况的报告

更新时间:2025-07-05 21:58:40 浏览:50

 

 

根据《市政协XX年协商调研视察活动计划》安排,4月下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赴XX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协商座谈会,围绕“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开展了协商。现报告如下:

协商认为,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部署要求,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是农村文化阵地不断加强。市上成立了乡村文旅振兴专班,将提升文化服务水平纳入县域“十四五”规划和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制定了《XX市乡村文化振兴规划(20222025年)》《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成乡镇(街道)文化站XXX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XXXX个,文化馆分馆XXX个,图书馆分馆XXX个,农家书屋XXXX多个,民俗展馆、红色纪念馆及“乡村记忆”馆XX个。配备流动舞台车、文化车XX辆,配发文化器材设备XXXXX多件(套),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覆盖XX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为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农村文化活动持续开展。依托XX文化旅游节、文艺轻骑兵进基层、XX欢歌大舞台、非遗传承展演等平台,开展“千场文化惠民演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书香XX”全民阅读等活动,举办社火表演、广场舞和文艺展演、民间艺术汇演等文化活动年均XXXX多场。落实了“四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城区每周免费开放XX小时以上,乡镇综合文化站平均每周免费开放XX小时。创作推出了《XX》等一批具有XX乡土特色、贴近群众生活的文艺精品,为全市群众提供了文化滋养。三是农村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实施XX等文旅融合项目XX个,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村X个,省级XX个(其中X个示范村创建为国家XA级旅游景区),XX镇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省养生旅游特色小镇”。开发推出“十大红色旅游”“十大乡村旅游”等精品主题线路XX条,培育出XX等乡村旅游产品XX多种,推动全市乡村旅游由量向质的提升。四是农村文化人才加快培育。近三年,全市举办非遗培训班XX期,培训非遗带头人XXX人、一线文化工作者XXX多人,文艺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结对帮扶村级文化社团XXX个。培养国、省级非遗保护传承人XX人、乡土文化人才XXX多人,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发展志愿者X.X万人,市、县、乡、村四级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协商指出,全市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差距。一是非贫困村文化阵地建设相对落后。受资金、规划等因素制约,全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备整体不平衡。推进精准扶贫之后,原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文化阵地普遍得到改善,而多数非贫困村扶持项目少,部分文化阵地建设不达标,文艺、体育、健身等设施配套不足,形成较大反差。二是农村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部分乡镇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利用不均衡,文化广场开展活动不经常,体育健身器材损坏失修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农村文化服务质量不优。一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形式老套、内容单一,服务内容和水平参差不齐,与农村群众文化需求缺少有效对接,存在习惯性“端菜”与群众需求“点菜”之间的供需错位。如“送戏进乡村”“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对农民群众没有吸引力,流于形式。四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全市从事文化产业特别是农村文化产业的企业不多,文化产业产值不大,产品和服务形式单一,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的能力有待提高。乡村旅游多数处于表层开发阶段,对当地民俗风情等人文资源挖掘不够,对市场需求和营销研究不足,景点建设中文化元素植入不多,同质化现象严重。五是农村文化人才比较匮乏。非遗保护传承人、乡土文化人才较少,一些经典特色的民俗工艺和民族文化遗产在传承上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普遍存在人员不足、职能不清、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如乡镇文化专干不专且变动频繁,村级文化干部多由村干部兼任,文化程度低,难以适应新时代文化工作的需求。

协商建议,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为此建议:

(一)加快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夯实乡村文化振兴基础

1.加强农村相关规划的衔接落实。指导县、乡两级做好乡村文化振兴规划与“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以及乡村建设等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统筹安排,通盘部署,协调落实,促进农村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2.加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力度。整合宣传、组织、乡村振兴、文旅、体育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资源,采取新建、改建、合建等形式,加快农村特别是非贫困村文化阵地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创共享。引导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个体户、志愿者等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等形式参与农村文化服务,探索建立多元投资激励机制,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出资发展农村文化的新局面。

(二)优化公共文化供给质量,提升农村文化服务水平

3.创新农村文化服务管理。加大文化惠民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群众的知晓率,激发参与文化活动的活力。通过调研分析、征集需求、预约服务等方式,探索建立以“需求征集–服务供给-评价反馈”为一体的农村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农村文化服务活动,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建立保障设施正常运行的经费和管护机制,健全规化场所管理、器材使用维护、图书借阅、环境卫生等制度,确保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转和更新维护。

4.加强本土文艺作品创作工作。引导市、县两级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体验生活,创作一批反映时代特色、贴近群众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增强文化活动对农村群众的吸引力,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三)探索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5.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打造以XX文化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标识,形成具有XX人文特色的文化品牌。依托文艺专业机构,充分挖掘戏曲、武术、社火等特色资源,开发“实景演出”“乡村曲艺”“民俗演艺”等演艺项目,推动农村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成立工作专班,深入挖掘梳理XX的传说故事、手工技艺、习俗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剪纸、刺绣、面塑、木雕、制陶等非遗工坊建设,开辟非遗传承、培训、生产、销售、体验、互动新模式,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6.加快文旅融合。支持以文旅融合为发展方向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挖掘推出红色研学、中医针灸保健、避暑休闲、采摘体验等特色旅游线路,着力在中医、运动、温泉康养等方面打造亮点,开发建设红牛、苹果、梯田、陶瓷等特色文旅康养小镇,将文化镶嵌在旅游之中,让旅游承载文化元素,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四)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蓄农村文化发展力量

7.选强配优基层文化专干。通过考录、选调、竞岗等方式,配强乡镇文化专干,聘请懂文化、爱文化的村民、乡贤能人和志愿者担任村级文化场所义务管理员,建设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乡村文化队伍,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常年有人抓、有人管。

8.加强农村文化人才培育工作。定期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艺人、文化能人、乡村文化专干开展业务培训,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国、省级非遗保护传承人、乡土文化人才和文化志愿者队伍。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公文范文文库网站【公文堂】:www.gongwentang.com

请各位用户务必收藏好以上两个网站,收藏好网址,终身可访问或下载全站公文范文

客服微信:gongwentangkf

微信公众号:【公文堂】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关于 乡村 推进 农村 提升 文化建设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