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更新时间:2025-07-06 02:31:25 浏览:91

【写材料用典】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例文】孔子将“举贤才”列为为政要点之一,认为“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想要从根本上实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务必要选拔贤能之人,百姓就会迁善日进,国家就能凝聚力量,最终实现国富民强。(中国纪检监察报《得贤者胜 自强者兴》)

    【典故】出自春秋时期孔子《论语·为政》,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释义】意思是,提拔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曲的人之上,人民就服从;提拔邪曲的人,安置在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服从。

    【赏析】古人讲,“身贤者,贤也;能进贤者,亦贤也。”意思是,凡正直之人必以国家、社稷为重,举荐品德高尚的人,且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纵观历史,我国古代既有文王渭水访贤、周公吐哺礼贤、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求贤的美谈、也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叹。正如贾谊在《新书》中所言:“渚泽有枯水,而国无枯士矣。故有不能求士之君,而无不可得之士。故有不能治民之吏,而无不可治之民。”历朝历代并不缺乏贤才,问题就在于是否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贤才的价值,是否能真正做到以德为本,循名责实,选贤任能。我们党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大力选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适应执掌全国政权和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需要,我们党统一调配和大量培养、训练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严峻形势,我们党明确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开展“第三梯队”建设,推动实现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与合作。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新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建立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体系。

    【用法】主要适用于干部工作类讲话,侧重强调公道正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事业为上选人用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稿首发平台:www.gongwentang.com(公文堂)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材料 用典 错诸 举直 民服 举枉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